即将过去的猪年,猪事都在这些数字里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庆凯

岁末年终,回顾即将过去的农历己亥猪年,猪肉是无法绕开的焦点议题之一。

这一年,中国猪肉市场的波动牵动各方神经。

回头看,猪年的猪肉故事,或许可以用10个数字串在一起。

年初3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迅猛上涨。究其原因,首当其冲是非洲猪瘟疫情,官方数据显示,为阻断疫情传播,全国已捕杀生猪接近120万头。

虽然这一数字不足中国人一天155万头的猪肉消耗量。但实际上,疫情对生猪生产最大的影响,还是对养殖业信心的重创。

其二则是“环保退养”行动。截至2017年底,全国划定禁养面积相当于四川和山东两省面积总和。2015年至2017年,累计清退的生猪产能达到6000万头。

受肉价上涨影响,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涨幅也不断走高。具体看,1月份上涨1.7%,2月份上涨1.5%,二季度平均上涨2.6%,三季度平均上涨2.9%。

彼时,经济学界预测,今年部分月份CPI面临“破3”的风险。但谁也没想到,11月CPI已经站上了4.5%。

针对被猪肉价格搅动的CPI,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中新社2019年“国是论坛”上建议“不能因为一头猪牺牲国民经济,应适当降息降准”;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则认为,猪价上涨是猪肉供给收缩所致,货币政策不应对其做反应。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保供稳价事关民生大局。为遏制肉价上涨势头,中央及地方政府短时间内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

国务院常务会议两个月时间,四度点题稳肉价,保民生。提出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等多项措施抑制肉价,强调纠正不合理禁养限养规定……

中央也有近20个部委先后就猪肉保供稳价发声。

农业农村部就支持生猪养殖、疫病防控等作出部署;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多次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自然资源部明确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规模限定……

解决肉价上涨,需标本兼治。“标”就是通过投放储备猪肉和进口猪肉,达到短时间内抑制肉价过快上涨的目标。

本月27日,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第七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出库投放竞价交易2万吨。七次累计投放量达17万吨。

除了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中国还加大进口猪肉及其替代品。海关数据显示,1月至11月,中国累计进口猪肉173万吨,同比大幅增加107.3%。进口猪肉代替肉品也大幅增加,前三季度进口牛肉113.2万吨,同比增加53.4%。

上述措施对增加猪肉供应,缓解元旦、春节来临的压力起到一定作用。

“政策组合拳”效果渐现。进入11月以来,生猪和猪肉价格均开始回落,当月出现四周连跌。分析看,当前猪肉出现了3大积极变化。

一是生猪存栏探底回升;二是规模养殖场生产恢复势头更加强劲;三是后备母猪销量回升。上述积极信号,为今后猪肉价格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解决猪肉供给缺口,还要靠中国自己,基本盘就是扩大国内生猪养殖。中国猪肉供应何时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农业农村部《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指出,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原标题:《经济观察|盘点2019:10大数据勾勒猪年猪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