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金融峰会落地重庆,西部金融中心之争添变数

文丨西部君

智博会之后,又一个顶级国际峰会——“中新金融国际峰会”将于11月在重庆举行。

此次峰会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发起,而且是首次举办,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领导,新加坡及东盟国家央行领导,届时都将出席,规格不用多说。

还得注意,这是金融峰会,不是制造业峰会。一般情况下,如此高规格、高标准的峰会,通常是金融实力第一梯队的北京、上海、深圳的专属。

峰会花落重庆,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它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产物。目前该项目已执行了三年,中新双方共签约135个务实合作项目,总金额逾219亿美元。所以峰会的完整名称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国际峰会。

换个角度看,重庆能召开高规格的国际金融峰会,一方面说明自身的金融基础不差,有良好的产业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借此提升金融业的竞争力。

如果中新金融国际峰会常态化落地重庆,未来西部的金融格局,是否会增加变数呢?重庆在与成都和西安的较量中,会不会多一个筹码?

1.西部金融业亟需补短板

金融的定位是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兴则经济兴,金融活则经济活。所以在经济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诞生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金融重镇。

金融业本身是很现代的产业,这方面西部地区的确整体发育不足,所以高规格的金融峰会很少会选在西部。

《2018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末,银行业机构网点数量,西部是6万个,东部是9.1万个;从业人员数量,西部是93.0万,东部是173.6万。

东西部的真正差距,还不是体现在银行网点这类金融基础设施的密度上。

东部地区的银行资产规模,占据了全国的58%,西部只有不到20%。此外,不论是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区占比只都有20%上下。

说的直白点,西部缺钱,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

所以此次中新金融国际峰会目的很明确,就是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金互通。这个推进过程,当然需要西部各城市提升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完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西部金融中心,成都为何呼声最高

过去谈及西部的金融中心,呼声最高的向来是成都。这里诞生了第一张纸币,还诞生了西部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有金融业的历史积淀。

金融业高度国际化,而成都在西部对外开放上,也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行动计划》明确将成都的目标定位为,国际门户枢纽,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成都的这种优势,让它在各类金融指数排行中,能够引领西部城市。

像由英国智库“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成都在去年上榜后,排名再次上升,位居全球第79位。而在内地31个城市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选中,成都也是全国第六。

其实,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早就确定下来了——1993年,被国务院定位为西南地区金融中心;2010年,扩展到西部,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

今年上半年,为了将西部金融中心的名头落地,成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500亿元。

在争夺西部金融主导权的过程中,成都的优势相当明显,至少目前来看,论声势,论政策支持力度,重庆和西安都要输上一截。

重庆和西安,该将金融中心的名头拱手相让吗?当然不会。有个背景不得不提,成都和西安对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都有过激烈的追逐,只不过最终花落重庆,重庆也摘得了中新金融国际峰会的举办权。

另外,金融中心的提法,重庆和西安都曾有过。比如西安年初表示,要打造“丝路国际金融中心”。重庆最开始的定位是“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此后又提出“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3.西部金融中心之争将更激烈

成都要建成西部金融中心,依旧得面临重庆和西安的挑战。

西安方面,由于可以辐射到西北,周围没有比较强劲的对手,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有先天优势;而重庆方面,此次峰会,无疑会提供加持,为成渝金融地位的竞争增添筹码。

谁是未来的西部金融中心,现在依旧很难说十分明朗。政策扶持的确很重要,但也很难凭空堆出个金融中心来。而且,成都目前的优势,也不是很明显,甚至整体数据落后于重庆。

比金融业的增加值,重庆2017年是1813.73亿,而成都是1604.3亿。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能够反映出一座城市的资金体量,以及金融业的深度。像北京和上海都超过了10万亿。2016年,成都的数据是3.26亿,重庆3.22亿,成都只是小幅度的领先,而且对比2011—2016年的5年增速,成都还要落后重庆。

如果要比较私募基金和上市公司数量,成都的确可以力压重庆,但像券商营业部数量,成都跟重庆也只能打个平手。

而且,重庆有一些其他优势,比如据“两江财经”梳理,重庆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贷款不良率,都要低于四川和陕西。另外,随着三峡人寿开业,重庆的保险总公司数量增至5家,也是西部最多。

成都要拿下西部金融中心的名号,相对于西安的优势,已经不小,但仍然没能和重庆拉开差距,面临的挑战依旧很大。对重庆来说,此次中新金融国际峰会提供了难得的追赶契机,未来的三角竞争,依旧会相当激烈。

当然,区域金融中心是不是只能有一个呢?其实也未必。比如深圳毗邻香港,但二者同样是金融业的重镇。各城市可以依据自身的定位来发展金融业,像杭州可以面向互联网行业,打造为互联网经济服务的特色金融,成都、重庆和西安,只要找准差异,也能形成多中心的金融竞争格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