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余江的小木匠,后来成为新中国首个亿万富豪的传奇人生

小木匠被迫当厂长,发现大商机,成为中国首个亿万富豪

天上有颗“张果喜星”,是我国首个以企业家命名的小行星。做为新中国第一个富豪的张果喜,没有高学历,也无硬背景,单凭实力打破自身阶层。当别人还在为“万元户”奋斗时,他已经跻身于亿万富翁行列,连续多年荣登富豪榜,至今仍在坚持工匠精神。在江西最新出炉的优秀赣商人物名单中,他位列其中,同时他也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商界先锋,在国内外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身后的果喜集团现已走上工艺美术、酒店旅游、房产经营等多领域大型企业,却很少有人知道曾经的他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木匠。他家境贫寒,两岁就没了母亲,父亲一手将他拉扯到15岁,因过度操劳身患疾病,本就一贫如洗的生活雪上加霜。无奈之下,他就去了当地农具厂当学徒。大家看他一副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的样子,心想这孩子肯定没多大本事,就故意嘲弄他,唯有一位老师傅愿意教他一些木工活计。

收获到善意的他,愈发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虽然身材矮小在工作中存在诸多不便,他还是选择咬牙硬撑下去。关键他头脑灵活,总能帮老师傅想出独特的设计方案,哪怕是一块废料经他改造也成了宝贝。学徒期间,由于经常保持一个动作,在加上繁重的木工活,他的肾脏受损,隔三差五就要请假上医院。老师傅便把情况反映给厂长,厂长见他设计有功,就将他调到设计室,一干就是五个年头。

因为勤奋好学,工友们都很愿意跟他搭档,还推选他当小组长。经过不懈努力,他一路升职为设计室主任。可还没上任几天,农具厂就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好几个订单没了着落。厂长见他好歹是个初中学历,就把“烂摊子”交给他接管。当时厂里只剩下几块破木头和几间工棚,21个工人眼巴巴瞅着他做决定。年轻气盛的他,准备担起责任。但一腔热血没啥大作用,工人们一心只想拿回应得工资。

之后,他以1400元卖掉自家老房子,还清了工资。看着工人刚要离去,他大喊“想继续吃饭的跟我走”。于是,他怀揣200元,带着3个兄弟前往上海。初次出远门,他显得各外谨慎,为了省钱不敢住店,就在石阶上凑合了一晚上。第二天,他在九江路上看到一家工艺品展厅里,有一款樟木雕花套箱,价格牌上写着300元。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就跟展厅老板达成合作。可真正着手时,他才明白这活全国没几人会做,工艺程序相当复杂。

但他又不想轻易放弃,就和三兄弟去雕刻厂偷学技术。他领悟能力强,设计也是他的强项,没过多久就掌握了基本原理。随后,他回到江西余江,成立果喜木雕公司。将农具厂的剩余木料分配给工人,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雕刻。到了约定时间,他拿着成型的雕花套箱去找展销厅老板,却遭到对方拒绝。他想不通自己的雕花套箱如此精致,为何就没人要?最后一打听才知道,这种高级工艺品必须要用上等樟木才有出路。

他赶紧冒雨赶到距离公司几百公里外的山区,采购了一批上好樟木,抓紧时间投入生产。完工后,所有成品被工艺品公司选中。雕花套箱在广交会上,深受欧美厂家的欢迎。他一下成了焦点人物,各大商户抢着从他那里订购雕刻作品。果喜集团也有了知名度,日本厂商还邀请他商谈合作。会谈结束后,他在返回途中注意到图案精美的雕花佛龛,售价在一万左右,他又有了制作佛龛的想法。

但当时中国经济还不发达,没几个寺庙能买得起这么昂贵的佛龛。他再次来到日本,发现那里很重视庙宇文化。他决定完善佛龛工艺流程,严格按照专业雕刻技术制作佛龛。最后,将其销往日本,逐渐又渗透到其他国家,营收高达2个亿,而国内一些企业家还在创业起步阶段。他便加快脚步发展事业,从台湾引进4条先进生产线,细化每一道雕刻工序,实行流水线作业,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在管理方式上,推行西方现代化管理模式,由他安排在各个岗位的亲戚也能遵守制度,一切按章办事。已拥有过亿资产的他,还不满足现状,就在国内投资建厂,并开展多元化经营。如今他在商界巍然屹立,为人处世却低调沉稳,既能与世界富豪谈古论今,也乐于深居陋室,过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

来源:财富洞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