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老物件里的浓浓乡愁

日期: 来源:焦作日报收集编辑:焦作日报

墙上闲置的牛耕农具仿佛述说着当年繁忙的农耕岁月。

墙壁上挂着的是过去自制的木工手摇钻。

老钟表近40年依然上岗服役。

这台老缝纫机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

嘀答、嘀答、嘀答……在马村区武王街道北孔庄村村民李秋莲家里,桌上的钟表正慢条斯理地响着,每逢整点,还有浑厚的钟声响起,让人想到了电视连续剧《渴望》里的钟表。颇有年代感的老钟表,让人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80年代。

“这座钟表已陪伴我们全家37年了,是1986年买的,是我的嫁妆。”李秋莲说,语气里难掩幸福。

这座钟表虽然“老”,但报时依然很准,听着报时声,让人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家常、特别治愈。

李秋莲家的老钟表,只是北孔庄村人家老物件的一个缩影。在北孔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舍不得扔掉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承载的乡愁,就像一缕轻烟,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也承载着北孔庄人惜物、节俭的美德。

走进村民牛照强家,家里的老物件真多!“洗脸盆架子是我公公给我打的家具。老式煤火台太暖和,舍不得拆掉。缝纫机更别说了,现在还用着呢。”牛照强一一给记者介绍。

牛照强今年75岁了,是一个怀旧的人,她说的这些老物件“正青春”,虽然都染上了岁月的风霜,但“生命力”极强,“活”在当下。每天她都用老洗脸盆架上的脸盆洗脸,这个老物件可是“一专多能”,既可洗脸用,架子上还有镜子,功能一点都不比现在豪华版的梳妆台差。如果将其擦拭干净,那精雕细刻的纹饰,那独特的设计,绝对有着古典范。

当然,最让牛照强有亲近感的还是那台老式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就放在牛照强的卧室里,它就是牛照强最亲密的伙伴,现在经常用它来做衣服、做窗帘、做鞋垫,可以说“缝纫机很忙”。牛照强说:“这台缝纫机当年可不好买,是托亲戚在上海买的,来之不易啊。”

在北孔庄村村民家中,还有老式桌子、柳圈椅、老式农具、老式箱等,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难忘老物件,难忘乡愁。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吉亚南 报道

总值班:李相宜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李学杰

编  辑:李灿

校  对:李艺斐

来  源:焦作晚报

相关阅读

  • 四十五年光阴 修补“时光缝隙”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称为“三转一响”之一的手表,是许多家庭希望拥有的“大件商品”,也由此带动了修表行业的发展。如今,机械手表逐渐被智能手机取代,曾经遍布大街的修表铺也难觅
  • 老屋变身博物馆,他用3万多个老物件留住时光

  • 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通讯员 龙炳杰 廖文婧12月的一天清晨,徐吉辉已经在“柘溪山房”里倒腾了他的老式收音机许久,几十岁的“老家伙”终于又被调出了悠扬的音乐声,这让徐吉辉激
  • 30年,他用上万件老物件留住“乡愁”

  • “印象蛟河”怀旧馆在短视频平台拥有2.6万粉丝,视频获赞27.8万。一件件承载着群众记忆的老物件,把人们带回到那些旧时光背后的故事。“印象蛟河”怀旧馆位于蛟河市长安小区5
  • 那时候,这个裱起来的证书,是一辈子的光荣!

  • 万 物 可 爱小时候,心心念念盼着长大长大后,却只想回到小辰光时间煮雨,岁月缝花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的发展有些东西不可避免地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小辰光的旧物件只有留在记忆中
  • 这些铁路老物件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 10月30日,“铁路老物件精品说”巡回展演——致敬“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沈阳启动。该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主办,中国铁道博物馆
  • 乡间“黄金屋”——唐建新与他的大塘博物馆

  • 唐建新开办的大塘博物馆。远望,这就是一座普通的土家吊脚楼。近看,这里的一石一木、一窗一门,特别是屋内的藏品,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在一对清代石狮旁,“大塘博物馆”几个金色大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老物件里的浓浓乡愁

  • 墙上闲置的牛耕农具仿佛述说着当年繁忙的农耕岁月。墙壁上挂着的是过去自制的木工手摇钻。老钟表近40年依然上岗服役。这台老缝纫机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嘀答、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