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西藏措美县:扎杂村的致富记

日期: 来源:西藏主要新闻收集编辑:西藏主要新闻


扎杂村全景

扎杂,藏语意为“石岩下”,平均海拔4600米,是典型的高寒牧业村。以前的扎杂村受气候恶劣、远离中心城区等因素影响,难以探索新的增收路径,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低下。

牧业改革 敲开致富大门

“牛羊跟着水草走,牧民跟着牛羊走”,是扎杂村传统牧业生产的真实写照。扎杂村村委会主任斯达介绍,从“包产到户”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扎杂村依然以牧户为单位粗放式开展牧业生产,全部劳动力束缚在牲畜和草场上,基本无其他收入。

“传统的牧业生产方式,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的畜产品也只够自家消耗,很少进入市场,不能为村民增加收入。”扎杂村第一书记普布旦增说。

传统牧业生产方式滋生出的问题,严重阻挠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引导和帮助广大村民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惑?村“两委”班子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民意后,决定在扎杂村进行牧业改革——实行集约管理,将全村的草场和牛羊等生产资料由16个村民小组统一分配管理;

实行轮换放牧,按照牲畜数量明确每户的放牧天数,不再每家每户派出放牧人员集中放牧,避免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立合作小组,明确夏季产奶季节,产奶牦牛达到18—20头的牧户派1名挤牛奶、打酥油、制奶渣人员,产奶牦牛不足18—20头的要委托大户并按产奶牦牛头数支付工钱,也可以替大户挤牛奶、打酥油、制奶渣并收取相应工钱;

调整畜群结构,在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下,适当减少效益偏低的羊群数量,合理畜群规模,实现牧业生产良性循环。

一系列的牧业改革举措,不仅逐步摆脱了传统的粗放式牧业生产,劳动力还得到了解放并有效转移。

一些村民带着自家的酥油、奶渣、毛类和牛羊肉,到乃东、琼结等地兜售,贴补家用。

在此基础上,扎杂村“两委”对村民开展宣传教育,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鼓励大家转变思想观念,外出创收致富。

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经商,有些家庭派不出轮换放牧的人员。

经过与村民协商后,村“两委”给他们出了“雇人代牧”的主意,就是让因在外经商、派不出轮换放牧人员的家庭雇用村里其他无法外出经商的村民代替放牧,并支付相应的工钱。

“雇人代牧”的主意一出,便受到了村民的欢迎。“村里许多人都出去经商了,我帮他们放牛羊,一天有160-170元的工钱,这比邻村高很多。我们的酥油、奶渣也会卖给他们,让他们带出去销售。”村民次仁旦久说。

“雇人代牧”促成了外出经商村民与留村放牧村民良性互动的发展,牧商共促,一起做强做大,扭成一股力量共同致富。

比学赶超,争相致富氛围浓厚

7月的八廓商城相比年前人头攒动的景象有些冷清,桑杰还是像往常一样努力叫卖着牧畜产品,2016年桑杰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全职牧业的桑杰一家当年的人均收入仅为4000多元,看到村里许多人在外经商致富,桑杰决定前往拉萨销售自家的畜牧产品,刚开始,桑杰像许多刚来拉萨的扎杂村民一样走街串巷推销自家的牧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拉萨有自己的摊位,不仅实现了脱贫,年收入达到10万余元,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这种“比学赶超”、争相致富的良好氛围也在邻村卓德村体现得淋漓尽致,扎杂村、卓德村均是纯牧业村,卓德村可利用草场面积只有3.1万亩,牲畜数量少,群众增收渠道单一,近年来,在扎杂村的影响下卓德村村民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涌现出越来越多靠双手致富的人,现在卓德村里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在外务工,有服务行业的、在建筑工地的、跑运输的、还有个体户,群众的收入也比以往有很大的提高。

转变观念,畜牧产品销路广

扎杂村草场面积达到71万亩,广阔的草场使得牧区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随着扎杂村在外经商人员逐渐增多,扎杂村的风干牛肉、酥油、奶渣等畜牧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同时为积极应对饱和的畜牧产品市场,扎杂村村民转变观念,进一步改良传统的牧业工序,积极探索更加健康、味道更好的畜牧产品制作手艺,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地区,深受全区各地群众欢迎,在全区畜牧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扎杂村民的经商脚步遍及全区各地。

不仅如此,许多短期在外经商的扎杂村民也打通了产品销路,61岁的曲桑吉宗,2002年开始时常去拉萨销售牧畜产品,经过几年,她的酥油和奶渣因为优良的品质,有了自己的销路,现在的曲桑吉宗不用长时间跑去拉萨,也能通过几年积攒的销路,将自家的畜牧产品进行销售,现在还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增收渠道越来越多,日子也越过越好。


赤列加措正在网络直播销售

1992年出生的赤列加措是扎杂村14组的村民,一直在村里的他,2019年开始在拉萨经商,因为拉萨的畜牧产品市场几乎饱和,再加上没有固定的销售摊位,刚开始赤列加措的畜牧产品销量惨淡,为了进一步拓宽畜牧产品销路、增加销量,赤列加措想到了在短视频平台销售,因为没有经验,只能从头学习,从学习视频拍摄再到视频剪辑,赤列加措开始在网上分享草原上的生活,发布日常制作风干牛肉的短视频,积累了一定粉丝后,2020年开始在抖音直播卖风干牛肉,放牧人成了网络主播。

由于风干牛肉品质优良加之扎杂村的牧畜产品有一定市场知名度,2021年抖音上成交数量达3000余斤,纯利润达十几万元,消费人群遍及全国各地。

"扎杂村村民除了每年在物交会上销售的牛肉以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我们在收购,而且肉的质量和风干流程、场所我们都有严格的标准。牛肉都来自本地牦牛,同时我们讲究自然风干,风干的场所不仅要阴凉、而且还要通风,这样才能保证风干牛肉的品质。"赤列加措说。

通过直播带货,不仅拓宽了畜牧产品的销路,还带动了群众增收。

共同富裕,致富脚步渐稳渐快

2021年扎杂村全村外出经商人员达到700余人,达到全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许多长期在外经商的群众,会选择将自家的牛羊交给无法外出务工的人打理,随着外出经商人员越来越多,在家的群众劳动价值也不断增高,人均放牧每日工资达到160至180元,比邻村放牧人员工资高出三倍有余,同时许多在外经商的群众会定期按照市场价收购畜牧产品,许多无法外出经商人员不仅能够替人放牧实现增收,而且自家牧畜产品也不愁销路,

实现了外出经商致富,在家放牧增收的双赢局面。扎杂村也形成全市人均收入最高的村之一。

2016年人均收入仅为2300余元的次仁曲珍一家被识确定为建档立卡户,为了尽快摘掉贫困的“帽子”2017年丈夫单庆开始前往拉萨经商,从销售自家的牧畜产品到零售卖鞋垫、袜子,比起当初收入已经相当可观,儿子晋美次旦在打理自家的牧业的同时,也会替人放牧,一天能有170元的收入,2020年次仁曲珍一家人均收入达到14000余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商人员流动,“老乡经济体”的规模经济效应在扎杂村不断增大,同时扎杂村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富带动后富。

今年是巴珠在拉萨经商的第八个年头,今年2月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商铺,销售服装,生意蒸蒸日上。回想当初的他生活拮据,常靠亲戚救济,当时在外经商多年的扎西达瓦看到巴珠生活艰苦,主动让巴珠参与自己的生意中,由扎西达瓦出资,巴珠负责在牧区收购牧畜产品,由扎西达瓦售卖,两人平分利润,在扎西达瓦的帮助下,巴珠也逐渐有了积蓄,于是跟随扎西达瓦的脚步,也来到拉萨经商,以前拮据的生活现在越过越宽裕。

艰苦奋斗,共同迈进全面小康。

曲尼平措是扎杂村第一批前往拉萨经商人员之一,1995年,年仅25岁的曲尼平措,拿着卖掉牲畜所得的900元,毅然走出扎杂,在外闯荡,此后的三年曲尼平措一边学习简单的普通话、算数,一边经商,1998年开始曲尼平措在拉萨零散售卖家乡的牧畜产品,由于当时的人民思想观念落后,认为牧业是根本,而且最为稳当,许多村民并不看好,甚至有人还会嘲讽,有过多年务牧经验的他深知只有走出去,前面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孤身一人在外闯荡,无数次夜晚,拖着疲惫的身体,望着百家灯火,曲尼平措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从拉萨冲赛康角落的一袋小奶渣到八廓商城里的四个摊位再到拉萨买房,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劳务实、艰苦奋斗,造就了如今富裕富足、美满幸福的生活,这也是多数扎杂在外经商人员的写照。

昌宫是扎杂村8组村民,原本也是建档立卡户,2016年开始和女儿在拉萨经商,卖完牧畜产品后,他们也会零散售卖苹果、核桃等。“我们每天早上基本上都是五点多钟起床,赶最早的班车前往堆龙批发苹果、核桃。”女儿桑杰玉珍说。批发的核桃需要剥皮才能销售。忙完后,有时候连茶杯都举不起来,手上不知道起了多少茧子。“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政府为我们的生活打好基础,想要生活越来越好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昌宫说。2020年昌宫依托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同扎杂村169户788人从狭小昏暗的房间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现在昌宫跟女儿在外经商,女婿在家放牧,一家人生活越来越红火。“现在我什么都不担心的,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就这样继续好好过日子就行了。”昌宫说。


曲尼平措在拉萨八廓商城销售产品

从靠天吃饭、生活举步维艰到如今脱胎换骨精神抖擞地奔向小康。如果说党的惠民政策开启扎杂村民经商致富的大门,那么勤劳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必定是扎杂人民展翅高飞奔向小康生活的羽翼。

现在的扎杂村乘着党的惠民政策的东风,村庄整洁靓丽、村民富裕富足,俨然一幅宜居宜业的新时代农村美好画卷。

“勤奋蹄的牦牛,才能吃到最肥美的牧草;擅扬鞭的牧人,才能喝上最甘甜的牛奶。”这是牧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是扎杂村民勤劳致富奔向小康生活最生动的体现,也是扎杂村民充分运用新时代造就的新机遇、新平台以勤劳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生动画面。(白玛顿珠)

来源:措美融媒


相关阅读

  • 拉萨市嘎巴村:共建好家园 共享好光景

  • 清晨,驱车从拉萨市区沿202省道往东行驶,约10公里就到达城关区纳金街道嘎巴村。依山傍水的嘎巴村是产业兴、村子美、群众富的“幸福村”代名词。沿着嘎巴村主干道向村内走去,宽
  • 吉林延边民族村以文塑旅开辟新的富裕路

  •  中新网延边7月26日电 (记者 石洪宇)细雨连绵,海兰江水势渐涨。正是旅游旺季,杨丽娜指引游客们漫步于乡间小路,还提醒孩子们注意观察水中的蝌蚪。她经营的民宿就坐落在大片稻
  • 不忘初心挑重任 产业富民建新功

  • 7月24日上午,青龙满族自治县娄杖子镇前擦岭村村口,趁着太阳还没那么高,工人们忙着砌砖,修建围墙。看到村党支部书记高金走过来,乘凉的人们跟他打招呼:“高金,这修完了可好看了,还干
  • 梧桐树派出所打造“左邻右舍”服务站

  • “李叔,赵叔,这几天天热,咱们一定要盯紧孩子们不要到深水湖和野水沟去玩水。一旦发现孩子落水要赶紧抢救。还要给大家说一说陌生电话不能接,千万不能给陌生账户转钱。”7月24日,
  • 小小藤椒果 致富好帮手

  •   盛夏时节,在市中区白马镇朝阳村的藤椒种植基地,20亩藤椒迎来了采收期。满山坡上,颗颗青色的果子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椒香四溢。  7月25日,记者在朝阳村的藤椒种植基地,看到村
  • 水城区营盘乡禁毒办开展易制毒加工厂排查工作

  • 为了严格打击制毒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群众利益,完善各种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有效推进制毒加工厂排查工作,有效遏制非法制毒违法行为在我乡发生。2023年7月21日,营盘乡禁毒办
  • 每隔三年全村拍张“全家福” 村民越笑越甜

  • “这是去年我们村拍的第四张‘全家福’,2013年第一张照片上不足一千人,到现在有1600余人了,每张‘全家福’都记录着塔元庄村的发展印记。”在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村委会,工作
  • 奏响致富“椒”响曲

  • 时下,和政县卜家庄乡拉里洼村辣椒种植基地迎来采收旺季,大棚内一串串鲜嫩的青椒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着采摘、打包,脸上难掩喜悦之情,一派产业兴、农事忙的丰收景象。“目前,辣椒进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西藏措美县:扎杂村的致富记

  • 扎杂村全景扎杂,藏语意为“石岩下”,平均海拔4600米,是典型的高寒牧业村。以前的扎杂村受气候恶劣、远离中心城区等因素影响,难以探索新的增收路径,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牧业改
  • 为什么你应该改变自己的“时间视角”?

  • 编者按:时间就是金钱,这是大多数都了解过的一个观点。然而,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金钱的重要性仍然远大于时间,没时间不要紧,但没有金钱却万万不能。这篇文章来自编译,作者在文中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