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心学堂 开栏语】用心呵护生命,用爱延伸服务,塑心学堂专栏将定期推送心脏和急危重症相关的防治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排忧解惑!
47岁朱先生刚刚“阳康”1个月,突然感到胸闷痛,在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的一系列检查显示,朱先生的心悸不是新冠“后遗症”,而是真的心梗了!
01、胸痛千万别忽视
朱先生在家胸闷痛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实在疼痛难忍,到省中医院急诊就诊,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朱先生不是普通的心脏不舒服,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各项检验指标均提示异常。急诊医生一边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会诊,一边进行了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朱先生觉得感觉好一些,就向医生提出了回家的需求。
朱先生刚要准备起身的时候,突发心脏骤停。医生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联系转入重症医学科,给予体外膜肺(ECMO)支持。进一步的冠脉造影显示朱先生冠脉血管三支病变,弥漫钙化,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最狭窄处99%。必须立即手术!胸痛中心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为他做了急诊冠脉开通手术治疗,因梗死面积大,术后仍反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目前继续需要体外膜肺支持。
春天气温波动较大,近期像朱先生这样的中年男子出现心梗的并不少见。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张敏州教授提醒:引起胸痛的疾病很多种,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高危胸痛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心肌梗死或者不稳定性心绞痛)、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等。
胸痛应该及时就医!中青年人不可忽视,高龄老人更要警惕!
02、“阳”后身体不适应及时就诊
心梗患者会感觉持续感胸痛或气喘,严重或会致命。有外国研究发现,新冠感染与心梗的发病关系密切,有三分之一的新冠感染者有心肌损伤,而确诊感染后首两周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感染前高了5倍。新冠病毒与心血管系统交互作用,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并引起心肌损伤与功能障碍。欧洲心脏杂志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心肌损伤、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及血管功能障碍和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
因此部分新冠感染者如有胸闷、胸痛,不要认为是肺炎的正常症状,而应该及时就医请医生甄别诊治。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会出现胸口压榨样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疼痛可以向上腹部和双肩放射,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同时,还有可能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被误诊为胃肠道疾患。
如果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这类的胸闷胸痛,建议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切不可选择自驾的就诊方式。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在冬春季心血管等疾病的高发期,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避免延误。
03、多重防护 降低心血管风险
提醒有三高病史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规律用药及监测血压不能间断,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及减少疫情造成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慢病防治建议:
健康饮食:以均衡饮食为主,建议少油、少盐、多纤维,利用蒸、煮、烫的不同烹调方式取代油炸,并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
规律用药:定期量测血压、血糖及慢病门诊调养,遵照医嘱建议调整用药,切勿自行减量或停药。
规律运动:每周累积300分钟的低中等强度的身体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爬楼梯等,且适时起身活动,避免久坐。
专家指导:
张敏州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广东省高校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创新团队负责人,广州市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症医学重点专科协作组总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在全国中医院中率先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104岁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随访至110岁健康良好,创世界医学奇迹。主持制定并发布我国首部中文和英文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构建并推广“急性心肌梗死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新模式。
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康复和中医养心等。冠心病介入治疗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
出诊时间 | 出诊地点 |
周二上午 |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
周四上午 |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西区三楼心脏门诊 |
本期作者:
毛帅
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疗。
出诊时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 毛帅
执行编辑:吴远团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