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彦在抢救患儿。
1月1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报道我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钟彦抢救患儿晕倒在手术台前的文章获点赞量10万+,该文章也将医生抢救病人不为人知的一面从幕后搬至台前,有网友留言“医者仁心,看哭了”“心中有大爱的医生”。
患儿因何做手术,钟彦又为何会晕倒?近日,钟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为大家还原了当时的情形。
众多媒体报道焦作医生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题目为《“我快坚持不住了!”医生为1岁男童吹氧,下一秒……》,文章详细讲述了年龄只有1岁5个月的患儿因开心果碎呛到肺部出现危险,钟彦为其手术时,看到患儿血氧含量下降,随即通过支气管镜向患儿肺内吹气,维持患儿血氧饱和度。手术很成功,但钟彦却因过度换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而晕倒。
这篇文章配了3个视频、1张图片。3个视频中,有2个视频是钟彦抢救患儿的手术现场,1个视频是钟彦在业余时间吹葫芦丝。
记者查看其中一个视频来源为《中国青年报》官方抖音号,其在2023年12月27日对该事进行了报道,视频标题是《手术结束,医生因体力消耗太大晕倒》,该视频点赞量100.3万、留言2.3万条。在此之前,《新京报》、河南省电视台等媒体也报道了此事。
经深入了解,钟彦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就在2023年12月7日,钟彦在抢救一名被花生米卡喉的患儿时,也出现了给患儿维持血氧饱和度时晕倒,情况与此次类似。手术中,钟彦为何要向患儿肺内吹气?央视新闻公众号在报道中揭秘:开心果碎卡在患儿两侧肺内的细支气管中,手术过程中支气管镜的供氧无法维持患儿血氧浓度,钟彦就对着支气管镜给患儿肺内吹气,提升患儿血氧浓度,确保患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从支气管内夹出碎果仁。
钟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管异物是非常危险的临床急症,手术风险很大,每次抢救都像一次战斗,作为医生,必须尽全力救治。工作之余,他坚持吹笛子和葫芦丝,一是为了缓解压力,同时也能锻炼肺活量。
抢救手术很“危险”
钟彦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刚结束当天的诊疗,坐在办公桌前有点疲惫。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说:“媒体不要过多报道我。我希望媒体多多呼吁,请家长不要给3岁以内的幼儿吃坚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吃坚果很容易发生危险。”
吃开心果发生意外的患儿家住温县,目前已经康复出院。但钟彦回忆起当时抢救的情形时,就说了“危险”俩字。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023年12月24日夜,患儿的妈妈带着3个孩子吃开心果,出现意外的患儿年纪最小,吃开心果时出现呛咳,随后出现不适。家长带着孩子到当地医院就诊,随后转入市妇幼保健院作进一步抢救治疗,手术共持续了30分钟。在手术过程中,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经验丰富的钟彦立即跪地,前倾身体,用嘴对着硬性支气管镜往幼儿肺里吹气,以提升幼儿的血氧浓度。手术中,钟彦从患儿两侧肺内夹出10多块开心果碎,也因为高频次地给患儿肺内吹气,导致其呼吸性碱中毒而晕倒。
钟彦说的“危险”并不是说自己,而是指患儿手术时的情况。目前,钟彦身体已经恢复,但说到气管异物导致的意外依然痛心。
幼儿不要吃坚果
钟彦说,他每年做气管异物手术30多台,有的孩子根本就等不到抢救,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钟彦表示,幼儿的咀嚼、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全,吃完整的坚果时不易嚼碎,呛咳、说笑、哭闹时会滑入呼吸道,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如何避免发生气管异物?1.年龄较小的孩子避免吃坚果类食品;2.孩子吃东西时不能嬉笑打闹,哭闹后不要立即吃东西;3.孩子不明原因出现的呛咳、反复咳嗽、呼吸不畅等情况,要重视起来,尽快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钟彦提醒大家,要学习掌握海姆立克法急救技术,一旦发生气管异物的危险,立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清除孩子或成人气管内异物。如果被救者依旧咳嗽、喘息,不要贸然吃东西、饮水,以免加重病情,应尽快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换气过度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以血浆内碳酸浓度原发性降低、PH值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临床表现为手、足、面部特别是口周麻木并有针刺样感觉,此外还有胸闷、胸痛、眩晕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强直、意识障碍、晕厥等。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颖江 报道
总值班:马秀清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史凯
编 辑:李灿
校 对:王莹
来 源:焦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