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答记者问丨山东率先建立统一职称申报评审系统,实现全程网办

日期: 来源:山东发布收集编辑:山东发布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也是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关键一环,能否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负责同志介绍一下山东在教师职称评聘、用人评价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周春艳: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人社部门聚焦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创新用人评价,服务山东教师队伍建设。

一、职称评聘方面。一是健全职称评聘制度。在中小学教师、技工院校教师等教师类职称系列、岗位中设置正高级,补齐职称、岗位层级设置“短板”。建立中小学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乡镇中小学教师职称“直评”政策。截至目前,全省5.5万余名中小学教师获评基层高级职称。向高校下放职称评审权,向省直属高校下放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评聘权,授权设区的市评审中小学教师副高级职称。配合教育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行教师岗位分层逐级竞聘。二是明确职称评价导向。破除“四唯”,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聘的首要条件,把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完善代表性成果制度,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研究、教案理论文章等业绩均可参加评审。坚持分类评价,对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的不同岗位类型分类评价。三是提升职称评价服务。在全国率先建立全省统一的职称申报评审系统,实现申报、评审、备案等全程网办。截至目前,系统共注册单位14万余家、个人150余万人,发放电子证书120余万本。出台援藏援疆援青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优惠政策,对援派教育人才加大倾斜力度、实现异地评审。

二、用人评价方面。建立以品德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指导各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杜绝“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倾向,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三、薪酬激励方面。一是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放权各地中小学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完善内部绩效考核评价和分配办法。根据中小学教学特点,要求学校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时要按照教职工岗位考核等情况,有效体现课时量和工作实绩。二是保障职业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助力职业院校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要求职业学校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将教师参与培训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三是落实高校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完善高等学校岗位分类管理机制,加大教学岗位绩效工资激励力度,落实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奖励绩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下放内设二级单位分配自主权。

山东教育报记者:

教育评价改革是牵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请问在通过教育评价改革撬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方面,青岛作了哪些探索?

姜元韶:近几年来,青岛市立足促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积极推进了教育评价改革,有关措施和成效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创新、三项保障和两个提升。

三方面创新,就是从三个维度创新评价方式。一是创新专项评价。制定全国首个本科高校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激励在青高校主动面向地方需求办学。2023年进一步印发《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从人才引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对高校进行评价,同步提出创建10个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10个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0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的任务要求,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引导性。二是用活综合评价。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情况纳入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评价,其中,高职院校突出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情况;中职学校将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促使职业院校提升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三是强化绩效评价。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联动的差异化财政支持政策,根据评价结果,分A、B、C、D四档给予在青高校与职业院校经费补助和激励。

三项保障,就是从政策供给、经费激励、平台建设等方面助推评价目标实现。一是加强政策供给,将贡献度评价同步纳入近几年出台的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教育国际化发展等制度文件,并专门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推动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二是加强经费激励,建立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政府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2017年以来青岛仅高等教育方面就安排奖励和补助经费3.45亿元。三是加强平台建设,先后推进高校重点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型示范专业建设工程,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上合示范区、自贸区产教创新平台建设,推出了“政府+高校(研究院)+企业”“产+学+研”“RCEP+企业+学校”等合作模式,促进了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目前,正在建设集“高教成果展示、创新人才引育、技术转移转化、专家智库建设”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推动教育与城市双向赋能。

两个提升,就是通过评价的改革,实现了教育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一是教育综合实力提升方面,青岛市先后入选国家第一批、第二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青岛科技大学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6所职业院校入选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上合海洋国际科产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被省委省政府表彰推广。通过引才、本土培养等形式,一批高层次人才在青岛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集聚。二是教育服务能力提升方面,以重点扶持的22个高校重点学科为例,仅2022年,培养1.2万名青岛急需人才,实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237项,引进并在青岛注册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22家,在青岛本地培育孵化企业63家,实现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相关阅读

  • 重要提醒:即将截止!

  • 12月24日,“青岛税务”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及时缴纳居民社会保险费的温馨提示线上缴费渠道“青岛税务”微信公众号、青岛市电子税务局、税税通App(“个人办税”)、爱山东App(“社
  • 史有前例:畅饮“抢手货”

  •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东升  当新鲜的啤酒尚冒着一丝丝冷气,汩汩流进椭圆形木桶里的时候,中国也诞生了最早的一批啤酒生产工人。  转眼到了1904年11月,初冬的第一
  • 青岛市崂山区张氏锔艺:匠心传承 守艺非遗

  • 锔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艺,匠人们通过定位点记、打孔锔钉等环节,让一件件破损的瓷器复原重生,再次绽放艺术魅力。青岛市崂山区张氏锔艺第四代传承人张峰不断深挖城市文化历史,提
  • 市北区冬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媒体见面会

  • 记者从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市北区冬季黄河大集、冬游青岛启动仪式暨2023青岛·市北城市礼物创意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举行。活动以“我把市北送给你”为主题,全面整合市北文旅资源,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如何应对欧盟碳壁垒

  • 长江商学院 2023-12-26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减碳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今年,全球首个“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开始试运行。CBAM政策的实施不仅直接
  • 工信部印发《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 导 读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引导废铜、废铝加工配送和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精细化处理及直接利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