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的华侨老郭(二)

1978年,27岁的老郭在越南成了孤家寡人。比100多年前祖先刚来时还惨,那时候他们从海南文昌过来时,一家四口人。

当打之年的老郭没有气馁,好在自己还年轻,卷土重来,东山再起也并非难事。但现实很快无情地打脸了。老郭他们家族以前挣钱是靠的整个华人网络。现在华人都被撵走了堤岸已经面目全非,只有昔日的汉字招牌还在,里面说话的已经变成了越南话。新社会取缔商业,实行计划经济。一切商业行为都被定义成投机倒把。并且,华人不许从政,也不许购买土地经营农场。政治地位低下。

老郭年富力强,精通汉语、英语、法语和越南话,知晓各种做生意的门路,算账心算比算盘都快……,所有的技能在新的社会都换不来一碗大米饭。不能从政,不能从军,不能经商,不能务工,不能务农……,昔日富家公子哥,如今只能做零工半乞讨过活。

老天不会饿死瞎眼的麻雀,天无绝人之路。统一后的越南,男丁凋零。整个国家从1940-1945年跟日本人打仗。1947年-1955年跟法国人打仗。1959-1975年跟美国人打仗。如果说中国人八年抗战艰苦卓绝,而越南人是打了三个“8年抗战“。直接死亡人数高达800万,受伤人数1000多万。而当时整个越南也不过4000多万人。成年人,男子比女子少一半,其中一半还是缺胳膊少腿的伤残人士。

少时的良好家境给老郭了一副比当地人高挑很多的身材和明显白皙的皮肤,良好的教育让他显得气质高雅,与遍地的丘八判若云泥。经过了三年的牢狱生涯,老郭更有了一股破落王孙的忧郁气质。当地的寡妇们哪见过这个?也就顾不得老郭是华人了,这可是个全须全尾的帅气的壮年男人啊!

最终,老郭和一个带着一儿一女的一个寡妇再婚了。原因是她的这双儿女跟老郭的儿女依稀有些相像。其实,此时老郭已经不太记得自己儿女的容貌了。只是想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但生活不是电视剧,羊皮贴不到猪身上,这双儿女一直对他不亲,从来没有称呼过他“爸爸“。他们的父亲是个战斗英雄,而老郭只不过是个恶心的”船佬“(越南人对中国人的蔑称)。好在这个寡妇对他一直不错,照顾他的起居生活。整个越南的女人都很贤惠,到现在也是如此,不但做家务,也要外出挣钱。且对游手好闲的男人从不抱怨。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这个女人并没有为老郭再生一男半女。

后来,老郭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似乎所有的华人都被当越奸对待。老郭哪都不能去,只能蜗在茅草屋一样的家里吃大米。这个国家气候条件太好了,在湄公河三角洲,土地肥沃,稻谷一年三熟。只要不打仗,这里能生产怎么都吃不完的大米。

由于法国人、美国人的多年经营,西贡人有吃法棍面包的传统,早餐必备。而整个湄公河三角洲,甚至整个越南,整个东南亚都不产小麦。这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

当时越南人跟苏联人交好,小麦连同军火从遥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运过来没有问题,但磨面是有问题的。苏联的轻工业不行,小麦加工的设备又大又笨不好用,还迟迟不能交货。外面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对越封锁,北面又和中国打仗,南面又驻军柬埔寨。东南亚国家都吃大米,没有加工小麦的设备。当年法国人、美国人留下的磨面机已经使用很多年了,也开始频频出问题。

1986年,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越南开始革新开放。

1987年,中越关系有所缓和。当地面粉厂想去到中国采购一批面粉加工设备,目标是参加广州的广交会。但缺少翻译,就有人找到了老郭。虽然他是华人,但是到中国翻译除了华人还能找什么人呢?

当农民从来不是老郭想要的生活。面粉厂的人找到他的时候,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回去收拾行李的时候,他的老婆哭天喊地不同意他去,认为他一去就要不回来了。毕竟她没有为老郭生下一儿半女,老郭的家人在海外还都生死未卜。

这个女人的哭喊牵绊不住老郭,三天之后,他跟着面粉厂的采购一行三人成行了。他们坐火车穿过整个越南抵达河内,在河内办理手续。但前线情形有变化,他们在河内待了将近2周才成行。坐汽车穿过老山前线的阵地时,老郭看到很多越南伤病退下来,应该刚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斗。抵达南宁,立即想办法买火车票去广州,此时的中国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大量的人口去广东打工,所以去广州的车票也不好买,买到票已经是三天之后了。抵达广州时,广交会已经结束了。

广州本地也没有小麦加工的设备。当地人告诉他们,北方是小麦主产区,如果要买小麦加工设备最好去河南。他们合计了一下,既然来了,就要买到设备。几经辗转,他们居然到了漯河,开始了最初让我目瞪口呆的一幕。漯河的工厂是有设备,但不敢卖给正在跟中国打仗的越南人。他们去郑州的外经贸厅,省里不给批,让他们去北京经贸部。他们又跑到经贸部,可能国家也觉得几台磨面机都不卖给越南人,有损我大国体面,就批准了。但流程很慢,等到最终拿到批文已经是一月之后了。此时,他们已经没有经费了。没办法,只好去找越南驻中国大使馆,又反复确认他们的身份。到了最终付款的时候也很麻烦,中国跟越南的银行没有直接汇兑往来。来回折腾,各种麻烦。等他们把设备弄到河内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过去半年了。老郭的老婆已经认定他不再回来,准备再改嫁了。

经过这么多周折弄回来的设备,运费比设备高好几倍。差旅费用又比运费高好多。但是这些设备一到胡志明市。马不停蹄运转起来,一年效益就挣回了所有的投资。老郭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是多好的商业机会啊!

但是,此时的越南计划经济还没打开,全民禁止经商,更何况还是中国人?

转机到了1992年,越南也从柬埔寨撤兵。国家不打仗了,开始全心全意搞经济建设。对华人的态度也放开了一些。

此时老郭已过不惑之年,跑到东兴做边贸。总认为自己出生在商业世家,天生会做生意的老郭在这里碰壁了。他们以前的成功在于跟上层的勾结,资本雄厚,关系网络发达。在东兴这个地方,语言不再是优势,搞边贸的人天生会两种语言。对于搞过“大生意“的老郭自然是看不上那些针头线脑这下小玩意儿的。他一心想做大生意,但又苦于没有本金。只能做起翻译的老本行。在东兴十年,他卖过家电,贩过木材,搞过服装,最后积攒了一点钱投到了摩托车的生意上,最后赔的精光。

无奈再回到胡志明市,想办法盘了一个小店面做电器销售。随着大商场的兴起,小店生意一直没有起色。5年之后,关了店门。

此时的老郭差不多已经60岁了。老婆去世了,老婆的那双儿女跟他几乎没有往来。家人没有了,年少时的朋友也没有了。没有房产,靠租房生活。这么多年帮他营生的技能,还是给人当翻译。

我们见他时候,他已经回到西贡7年了。

末了,我们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

他凄然一笑,说:我这辈子,已经没有打算了。

老郭去河南那年,跟我从中国到胡志明这年的岁数,差不多大。如果说我能比老郭能讨到一个好一点的前程,也是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这些年发展了,我才有机会发展。

第二天,我们起身坐大巴去柬埔寨,老郭赶来送我们,给我一个字条,说到了那边可以联系一个中国人。是他以前服务过的一个农药厂的销售代表。你们都是中国人,到了有照应。

三年多过去了,我们当时去看的项目一个也没立项。但老郭给我们讲的他的人生经历时常让我唏嘘不已,总想找机会再跟他聊聊,他的人生是就华人在越南飘荡无依的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今年三月,又有朋友去胡志明市,需要找一个翻译和向导。我推荐了老郭的微信给他,他说已经联系不上。我去翻老郭的朋友圈,发现他的朋友圈在2018年3月份就停止更新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