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大运河中途曝光,原是敌国阴谋,秦始皇:别停,继续修

秦二世而亡,却为后世留下了一整套政治制度。秦朝亡去已久,体制也经变革,但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东西在造福后世。

秦统一六国,商鞅变法是其坚实基础。但战国末期,秦的强大助力,甚至更多来自他的两大水利工程。巴蜀地区原本非涝即旱,饱受岷江水患之苦,都江堰投入使用后,才成为后来的“天府之国”。

关中大运河郑国渠,如今声名却微弱了,其实它也仍然发挥着作用。相比都江堰,它凿成的过程,甚至更具传奇色彩。

都江堰

秦始皇元年,父王虽然去世,但在丞相吕不韦的主导下,秦国没有停歇,仍然保持向外扩张的步伐。经过长平一战,秦国控制了易守难攻的上党地区,赵、韩、魏时刻处于秦国的威胁之下。

三晋之中,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霸一时,赵国经“胡服骑射”军事实力曾与秦争锋,只有韩国积弱已久,一直在各国的夹缝中求生存。

面对强大的秦国,韩王想出个妙计,秦王才多大?一定很好忽悠,不如劝他搞个大工程——劳民伤财的那种,让秦国将资源、精力放在国内建设,无暇在外搞侵略。

韩王的想法确实有道理,看上去也有可行性。,交给他这个光荣的任务。

郑国渠遗址

郑国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轻松搞到了秦王的投资。他琢磨过,随便搞搞不可能,秦人不好忽悠,这要是瞎搞,项目得砸,后续资金也到不了位,这可怎么完成韩王的任务?

郑国不敢糊弄,拿出真本事,该咋搞咋搞,钱可以多花乱用,但事得是真的。

这么一来,我既可以拖住秦国完成任务,就算事情败露,秦王也不会过分怪罪。

毛主席说过,情报工作是重中之重。秦国深以为然,七国之中,秦国除了军队最能打,就数探子多、消息快。

泾河长廊

果然,郑国渠修到一半,有人检举揭发郑国。

秦王大怒,始皇帝脾气可不好。“你他娘的骗老子?父、母、妻三族俱诛。”

郑国早有准备,不慌。

他马上表态,没错,我是间谍,代号“沟”,接着掏出当年的立项书,读一遍修渠的利弊。修沟好处大吗?

郑国渠遗址

嬴政脾气一向不好,但是脑袋灵光,一听,当年自己通过的决议,怎么会没好处?

既然有好处,我可没忽悠陛下!郑国最后直接拍马屁了,我耽误秦国几年,可是这修沟的事,能叫耽误吗?况且秦国的功业千秋万代,这渠也能润泽秦人万世!

嬴政后来吹牛批,我这皇帝传一万世。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耳熟?

没错,郑国早拍过马屁。

郑国渠遗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能力还会拍领导马屁的人,领导还是相当喜欢的。

嬴政听着舒服了,事情也确实在办,也就放过郑国。修了十年,郑国渠才修好。

郑国渠一修好,号称可以灌溉农田四万顷。泾水淤浊而有肥效,增加了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展。干旱、贫瘠的关中由此富甲天下。

郑国渠开了先河,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完善水利设施:先后有汉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龙洞渠等等。

1929年的民国,陕西发生大旱,引泾水灌溉成了燃眉之急。近代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临危受命,依托郑国渠遗址,修筑成后来的泾惠渠,修成后可灌溉60万亩土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三次规模较大的调整与修缮,泾惠渠仍在工作。郑国当年的话,竟然应验了。

所以说,基础建设功在千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