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白鹿原上看先生———纪念陈忠实

纪念陈忠实

文/陈军强

来源:扶风百姓网

到白鹿原上看先生

——写在纪念陈忠实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

文/陈军强

三年前的4月29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先生因病去世,文坛一颗巨星陨落。这几年来,我一直想去白鹿原上看看,但不是去游山玩水、踏青赏花,也不是去品尝美食、休闲娱乐,而是因为对文学里的白鹿原那份向往,去探访陈先生曾经生活和写作过的地方,追思这位当代伟大的作家,了结一个我多年的心愿。

因爱好文学之故,认识陈忠实先生是在1994年的初夏。那个时候还是文学火热盛行的年代,县文化馆邀请陈忠实等几位文坛名家来给全县的文学爱好者讲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可先生们的言行作为却让我们终身难忘。记得在连续三天的授课中,当时的扶风影剧院里是座无虚席,连过道里也站满了闻讯赶来的听课者,扶风与周边县区的千余名文学爱好者,几乎都是连续认真的听了三天。讲座中,陈先生给我们的影响特别深刻,他穿着一件很普通的褐色夹克,朴素而整洁,讲的是地道的陕西土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典型的关中汉子。他在回顾评价了当时陕西文学的创作状况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发了如何实现文学梦的历程。先生对文学的论述与希望,句句实在朴实,特别的接地气,听得大家如痴如醉,激情澎湃。

那时还年青的我是狂热的文学爱好者之一,也是当时为讲座会服务的志愿者。从讲座地影剧院到先生们住宿的县招待所,之间有近千米的路程是繁华的城区街道,我记得很清楚的是讲座的第二天,先生在讲完课回招待所的路上,当走到县新华书店门前时,看到一位老人在摆摊卖小草帽,他走过去蹲下来,一边挑选一边同老人聊天,听到老人已经70岁时,他拿起一顶草帽戴在头上说到:“老哥,这么大年龄了,摆摊不容易呀。”随后,他也没有讨价还价,坚决拒绝了我们陪同人员的代付钱,自己掏出一张10元钱递给了老人后起身离开。当时,先生那种没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而对农民的尊敬之情让我很是敬佩。更让我难忘的是,在先生讲座结束回西安前夜,由于我们十分渴望得到先生们的签名与书法作品,几位大家便欣然挥斥方遒,激扬文字,让我很荣幸的拿到了陈先生的墨迹一幅。那是他摘自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句话“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多年过去了,这幅字一直挂在我的办公室里,指引着我写作的前行之路。

这些年来,许多到过我办公室的朋友,在巡视一遍后几乎会说出同样的话来:你的办公室虽然简陋却很温馨,特别是陈忠实先生的字可谓蓬荜生辉呀。确实,这幅字让我沾光不少,它不仅提升了我办公室的品味,而且让我受益匪浅。说实话,先生当年题写这幅字时的意思我并不是全懂,但随着后来自己对写作的深入与思考,也常读先生的作品,渐渐地那种体会也出来了。感觉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细节,总是那么朴朴实实,没有那种让人生厌的花拳绣腿与故弄玄虚的描写。先生的字也是这样,粗看质朴无华,细读却质朴刚健、筋骨丰然、笔意劲遒、寓意深刻,就像他的人一样真实、淳厚、清明、忠实。

作为一个业余作家,我也彻底明白了“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的意义。这是告诫一个创作期间的作者:当你在各种自然现象间流连徘徊的时候,就要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宛转地写出它们的神态象貌。当你在耳闻目见的声色中沉吟的时候,所运用的藻采和音调,和你的心情起伏一致。就要一方面恰切巧妙地描绘出景物的感性形象,一方面也要表达出作者对景物的感受即胸中之意。正是这一领悟,使我在工作之余,能在写作这条充满艰辛和美好诱惑的道路上坚持多年,“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在热爱的文学园地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可以说,先生的指路之恩我是无法忘却,先生故去了,我唯有去白鹿原上追思先生。

在先生逝世三周年到来之际,我拉上一家人作陪来到了白鹿原。

这里位于西安东南15公里处,海拔300多米,原面平坦开阔,浐河由西侧流过,灞河由东北绕过原脚,南靠秦岭终南山。据说,白鹿原本叫黄土台,在周平王迁都洛阳,向东行进时,忽见黄土台原的坡上有白鹿奔跑,白鹿上空紫气环绕,是为祥瑞之兆。此后,人们便把黄土台原称为白鹿原。白鹿原的“原”字同“塬”。

《白鹿原》是陈忠实以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这部被誉为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作品,于1997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先生去世后,家乡人为了纪念他,在白鹿原影视城的入口处右侧,盖起陈忠实老宅,再现了他当年创作的艰辛。陈忠实就出生在这里的农村,他对中国乡村的体验、理解及生活积累,对农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就在这样只有几平米的小房子里,先生历经四年的艰苦写作,使近50万字的《白鹿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用朴实而有温度的文字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白灵等一个个那个年代活生生的人物,农村的形形色色,在他笔下鲜活而又生动,逼真而有美感。如今,先生虽然走了,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间再无陈忠实,但他的灵魂却在,精神长存,吸引着更多的人们走进先生笔下的白鹿原,享受悠久、深厚的关中文化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为了永久的纪念,在离开先生的老宅时,我特意在院内的书房里,购买了一本盖有先生印章签名的《白鹿原》,算是对没有得到他生前签名书的遗憾安慰,也使我此次旅行的心愿有所满足。

随后,我们一家人又先后游逛了原上的其他景点。有以《白鹿原》小说和电影为原型建设的明清关中古城镇,有展示关中建筑、历史、宗法文化和居住、饮食、曲艺等民俗的白鹿原影视城、白鹿村,观看了“二虎守长安”大型实景特效演出,在美食街品尝了粉汤羊血、肉夹馍、甑糕、油糕等特色美食小吃,在影视城实景感受了关中风土人情,真实体验了电影拍摄场景,特别让我难忘的是,我们还分别穿上了《白鹿原》影片中人物的服装,参与了现场模拟拍摄,实实在在的过了一把演员瘾。随后放映观之,感觉白鹿原的前尘往事恍若就在身边上演。

因为陈忠实,因为《白鹿原》,来白鹿原的游人越来越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让这里成了人们向往的旅游景点。到了白鹿原,就仿佛见到了陈忠实。文化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当可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陈军强2019年4月27日于西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