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辛苦筹备的海军竟被外国人掌控?揭秘荒谬的“阿思本舰队”

在洋务运动中,“自强”成为了洋务派的第一轮口号,在“自强”的号召之下,建立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然而清朝内部对于建立近代化海军毫无规划,他们怀着急切的心情想要去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甚至幻想一夜之间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军,结果被外国人所利用,由此才出现了荒谬的“阿思本舰队”。

为何清政府如此急切的建立一支海军力量?阿思本舰队又是何事?请听飞扬为你揭秘。

一、海军建立初衷——攘外必先安内

清政府一直固守“宁亡于外寇,不亡于家贼”的想法,因此建立一支近代化舰队的初衷,也是为了平定内乱而不是为了抵御外敌。

首先是在平息太平天国之时,曾国藩发现太平军有着精良的水师力量,在水战时屡屡挫败清军,他评价:

“以舟楫为巢穴,以掳掠为生涯,千舸万艘,游弋往来,长江千里,任其横行,我兵无敢过而问者。……见在两湖无一舟可为战船,无一卒习于水师……再四筹思,总以办船为第一先务。”

在太平军强大的水军力量和自身水军力量薄弱的双重刺激下,曾国藩创立了湘军水师,虽然仍然沿袭古代水师的做法,但已经渐渐引入了一些近代水军的特征,如引入西方大炮、部分采取西式管理方式等。然而这支水军的战斗力远远逊于太平天国水军,在靖港水战、城陵矶水战等多次战败。咸丰皇帝迫切地想要平定太平天国叛乱,因此下旨让曾国藩重组水军力量。

曾国藩提出了花钱购买西方船炮以加快海军建设速度,恭亲王奕欣也表示赞同。因此清朝内部达成了通过“购买”的方式组织一支海军的想法。

清政府的经验来自于购买“洋枪洋炮”组建陆军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事情,然而组织一支海军,需要举国上下的努力与配合,需要专业的海军人才,需要熟练的水手,组建一支海军永远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清政府之后会为自己单纯的想法付出代价。

二、“笑里藏刀”的洋商——交易背后的祸心

消息灵敏的洋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前来交易。

先是法国将军马勒和军政司达布里,他们声称“法国的轮船不但便宜而且适合在中国内江作战,购买的数量多还有优惠。”俨然一副热心商人的样子。

美国的“洋枪队”队长华尔不甘落后,派了自己的弟弟前来谈判,计划回美国筹划购船事宜。

美国的“洋枪队”队长华尔

最为积极的是英国人,英国军政商界大员几乎全员出动,轮流游说,希望清政府可以购买英国的船只。英国公使布鲁斯和参赞威妥玛先来谈判,随后派出赫德进行谈判。赫德向恭亲王奕䜣说:

“如果使用英国的小火轮船十余艘,就会得益于这些战船上精利的枪炮,而花的钱不过数十万两。至于驾驶的方法,广东、上海等地,可雇佣内地人随时学习,也可以雇佣外国人担任掌舵、司炮。至于购船费用,可以先付一半,等全部船只验收后,再付另一半。”

如果这些还不够吸引人,赫德提出了一个更加符合清政府要求的想法,他提出了一份利用英国舰船剿灭太平天国的详细计划与计划表。这大大吸引了清政府。

英国人赫德,掌管大清海关总税务近45年

为何西方人如此热心清政府买卖船只的事?我们从他们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他们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出售船只、组织人手,这显然不是为了赚钱。难道他们是为了大清着想吗?

并非如此!他们真实的想法,不过是为了夺取中国海军的控制权。他们插手中国第一批海军事务,是为了为以后夺取中国海军的控制权做铺垫。洋人包藏祸心,可见一斑。

然而当时的清朝大员已经被赫德等人忽悠得不能自已,崇厚甚至赞扬赫德说:“赫德办事精细,本人甚是高兴。”咸丰皇帝也被打动,迅速批准了从英国购买军舰一事。

三、组建阿思本舰队——李泰国与阿思本的野心

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共识,大清从英国购买中号轮船3艘,小号轮船4艘,各配外国舵手、炮手、水手等30人,将来另配内地水勇100人。先从这人员配置上,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船是从国外买的,上面配的核心人员都是外国人,那么这支舰队是中国舰队还是外国舰队?

随后,双方商定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来负责本次交易。李泰国虽然起了一个中国名字,但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野心家,也是一个冒险者,他诡计多端,野心勃勃。就连英国人戈登都评价他“心术险恶,不可信用”。李泰国想要利用这次机会掌控清朝海军并且大挣一笔。他本人在呈送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写:

“这支舰队不会在任何方面妨碍女王陛下政府,反而会使它在没有进行任何直接援助时那些烦恼的情况下,享有一切好处。”

随后,李泰国找来了他的合作者——英国皇家海军上校谢立德·阿思本。阿思本参与了两次鸦片战争,任“狂暴”号舰长。这样一个参与过鸦片战争的侵略者居然被派来充当清朝舰队总司令,简直是匪夷所思。

阿思本与李泰国狼狈为奸,先是推翻上一次商议的价格,“狮子大开口”,向清政府所要高额银两,除了船只费用外,还要求一次性支付半年的饷银。要求每月从广州、厦门、福州、九江、汉口各抽调6000两税银,后来涨到一个月30000两。面对着李泰国等人的勒索,清政府选择了暂时忍受。

不久后船只交接,七艘兵船分别命名为“金台”,“一统”,“广万”,“百粤”,“三卫”,“镇吴”和“德胜”。不久之后,为了掌控舰队的领导权,阿思本和李泰国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一:李泰国代表清政府,阿思本代表中国政府,在伦敦签署了一个合同,规定了中英双方对于这支舰队的管辖权,我们摘取部分内容:

1、 中国现立外国兵船水师,阿思本做统领四年,但除阿思本之外,中国人不得另外延聘外国人作为总统。

2、 阿思本作为统领,凡中国所有外国样式船只,或内地船雇外国人管理者,或中国调用官民所置各轮船,议定嗣后均归阿思本一律管辖调度。

……

6、所有此项水师各船员兵丁水手,均由阿思本选用,仍须李泰国应允,方可准行。

……

9、此项水师,俱是外国水师,应挂外国样式旗号。

  • 先不说这份合同的合理性如何,仅仅是通过这份合同本身,我们就可以显而易见地发现阿思本和李泰国的野心,他们想通过这份合同剥夺中国对于舰队的控制,进而一步步掌控中国的海军力量

四、大清的交涉——愤怒后的无奈

当李泰国与阿思本在紧张地密谋时,大清方面对此事一无所知。仍然以为李泰国等人在筹办舰队,满怀期待迎来大清的第一支舰队。

当李泰国等人回到中国,第一件事便是要钱要权。要钱时表示原来的65万两的船款不够用,要求提升到80万两银子。要权是要求清政府同意自己“自导自演”的合同文书。

面对着李泰国等人的欺骗与霸道的态度,清政府表示非常愤怒。李鸿章断然拒绝了李泰国漫天要价的要求,总理衙门也终于醒悟“李泰国想要借助帮助中国建立舰队的名义,控制中国海军。”总理衙门要求这支舰队的管辖权归曾国藩和李鸿章。

阿思本和李泰国坚决不同意清政府的要求,并且要求清政府在48小时内通过合同,不然就解散舰队,变卖军舰。清政府寻找到了英国公使要求协调,然而英国公使站在阿思本等人一方。最终谈判破裂,舰队解散,阿思本将军舰分别卖给了印度、日本和埃及。清政府损失了70万两白银,一无所获。荒谬的“阿思本舰队”事件也随之结束。

五、总结:自立自强

清政府想要组建一支舰队达到自强的想法最终破裂,同时付出了高达70万两的学费。这也给了清政府一个教训:依靠西方列强购买一支舰队来建立中国海防力量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中国海军的命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海军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需要坚实的工业基础,成熟的海军教育,良好的海军人才,全国上下的齐心协力,重在一种积累。想要靠“速成”的方式建立一支海军力量本来就是不合理的,更何况是将建立一支海军的希望完全放在英国人身上,这更是一种荒谬的举动。清政府的想法是“自强”,但是并不注重国家工业的发展,不注重国家人才的培养,仅仅是把希望放在外国人的身上,这仅仅是一种“他强”而并非是“自强”。

如今我们国家想要兴旺,更是要明白,我们应当“自强”。一味地借助他人是不行的,因为他人只会为自己的国家着想,想要达到“自强”的目的,就必须培养自主人才,发展自主科技,避免“阿思本舰队”一样的荒谬事件的再次出现。

参考文献: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马骏杰《重读北洋海军》,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文│飞扬 图│网络与制作

飞扬专属logo

我是飞扬,一个爱读历史的理工男,愿以史为鉴、思考当下,关注我,让我们在思考中共成长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若需转载,敬请私信联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