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曾预言:中国会振兴,成为世界强国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做过预言,“白人的优势”从历史上看只是一时的现象,不久的将来中国会谋求反击,必定成为世界强国。

下文引自《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的中国观》一书。

汤因比是如何看待今后世界走向的呢?关于这个疑问,一九七〇年代的汤因比有过明确的预见,即世界的主导权将从西方文明向非西方文明转移,特别是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握有解决未来的钥匙。汤因比的这一展望,没有停留于对当代国际问题的分析,而且对于思考数世纪以来西化这一世界史上的潮流的归宿和非西方文明的地位问题,在文明论的意义上也都是重要的。

从一九五〇年代的后期开始,汤因比对中国的兴趣加大,每逢机会就会提及“中国问题”。例如,一九五八年汤因比在美国逗留,在波士顿会见记者时,他预见了“白人的优势”从历史上看只是一时的现象,不久的将来中国会谋求反击,必定成为世界强国。

当然,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绝不能无视美国以及苏联的存在与影响力。而且,西欧如果实现强大的政治、经济上的统一,难说不会成为“第三个超级大国”而浮出水面。尽管如此,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潜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必将登上那一凌驾美苏以及西欧的领导位置。

汤因比还讲道:美苏是“现在的国家”,中国是让人对将来发挥强烈想象的“未来的国家”。中国何时恢复在世界史上的统治地位,虽然难以预期,但迟则在二十一世纪初,快则二三十年后就会踏上历史舞台。这是汤因比在一九六九年讲述的。

可是,汤因比到底是根据什么预见中国会振兴的呢?这里,主要以分析中国提出的理念和原则为主题展开论述。一九六〇年代汤因比关注到中国的近代化,断定它确实具有实现的希望。也就是说,中国把第一个目标定在自己成为强国,而把原动力置于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与推进工业化上。汤因比认为,这个实现近代化的决心,有才、勤勉的中国人将首尾一贯,终将圆满地达成心愿,终将恢复超越美苏的作为“天朝上国”的地位。

从历史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洲民族主义虽然是以“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为基调,但为了获得“独立与自治”,无论如何也必须谋求发展本国的近代化。可以说,这一点中国也绝不例外。

而且,在中国是有推进近代化的历史基础的。在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在实践性的技术以及知识上,中国此前已经创造出辉煌的功绩。远看的话,在二世纪初,蔡伦发明出造纸术,而被认为是使西方文艺复兴成为可能的“三大发明”,即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源自中国人从七世纪到十二世纪的创造。另一方面,在工业领域,作为工业化基础的煤、铁矿石等资源,中国蕴藏丰富,并且通商时不可欠缺的铁道铺设、港湾设施也已整备完善。但问题是那些权益都被西方列强所掌控、支配。虽然有这样的阻碍,但中国的近代化从潜力上看,具有必然成功的可能性。

那么,中国提出的到底是何种新理念和原则呢?简而言之,就是汤因比所说的“全面工业化的适度自我节制”。中国必将不会再像发达国家所做的那样,突飞猛进至过度的工业化、完全献身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最大化。反之,今后的中国将继续维护田园农业的基础,边自我节制产业化,边建构适度的文明。另一面,要防止人口的城市集中化,避免片面机械化,尽力维护人性。这意味着既不在农业上停滞不前,也不在工业上激烈动荡,将以取得所谓的“农工平衡”为最大课题。既不是西方各发达国家“爆发式”的,也不是前工业性农业国家“化石式”的,使西方文明的进取性与中国文明的稳定性合为一体的“第三条道路”,才是未来可行之路。汤因比认为,面对历史给出的挑战,中国将巧妙应对,彻底实现自己的目的。

摘自《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的中国观》


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的中国观 ¥22.5 购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