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何一生无缘科举?跟他离奇的身世有关

李白一生从未参加科举,不是有性格,而是压根就没资格!

众所周知,李白是个天才诗人,他也很想做官,做谢安、诸葛亮那样宰相级别的大官。“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是李白不变的政治理想。

终其一生,李白都在为这个理想奔波,随时随地写诗,或是求别人推荐,或是给自己“打气”,偶尔也发发牢骚。

难道,李白就不能靠他无与伦比的诗才,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吗?毕竟,唐朝是有科举考试的。著名诗人如王维、王昌龄、崔颢、储光羲、常建等等,都以诗文为敲门砖,中了进士,当了官。

李白的小兄弟杜甫也是个科举狂人,曾两次参加进士考试,可惜,都没考上。

唯有李白,一生没参加任何科举考试,后人都说李白恃才傲物,不屑于走科举这条道。然而,这不是事实。

事实上,不是李白拒绝了科举,而是科举拒绝了李白,拒绝得还相当彻底。

可以这么说,李白是大唐最不可能参加科举的人了。那些报考的条件,他几乎一个也不满足,此话怎讲?

唐朝科举最重要的是两科: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的“四书五经”,进士科起初考的是治国策略,玄宗时又增加了诗词歌赋,含金量很高,受到士子们疯狂追捧,竞争异常激烈,以至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看上去很美,但是在唐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科举,也不是什么人都需要参加的。

如果你是王公贵族的子弟,成年后可以直接当官。科举上榜,对你来说顶多算是锦上添花。

如果你是普通的士族子弟,只要上过朝廷开办的国学,也可以参加科举,谋求一条进身之道。

但如果你是庶族子弟,那可就麻烦了。考试之前,对你会有非常严格的审查。《通典》卷十五记载,唐朝科举选士,要“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婚……”。考生什么身份,什么背景,都要查个明明白白。审查过不了,一样被挡在科举考场的大门之外。

按唐律的规定,有三类人是严禁参加科举的:

第一类是“刑家之子”,即触犯过大唐律令的人家子弟。本人或父辈、族人犯过法、有前科的,统统排除在外。

第二类是“工贾殊类”,即工商从业者的子弟。这是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老传统了。农民家的孩子倒可以参加科举,可是真正从农村走出来的少之又少。说白了,科举还是为“士族”开辟的进身之途,只不过相比于以往的察举制,寒门士子有了更多的机会罢了。

第三类是“州县胥吏”,也就是州县衙门雇佣的各类职员——比较典型的如师爷——也不让参加科举。不过,胥吏当官也不是全无可能,有个制度叫“杂色入流”,即胥吏升到一定级别,可到吏部参加铨选,合格了就可以当官。

唐律有这样的规定,并不奇怪。科举是让普通人跻身上流社会的一个跳板,而上流社会的圈子,哪能那么好进呢?

好了,唐朝科举的官方政策,我们已大体了解,现在看看李白同学能不能拿到一张“准考证”?

首先,李白要面对的是严格的资质审查,闹不好祖宗八代的身份都要交代清楚。可是,李白能交待清楚吗?不能!

李白的身世,实在一言难尽!

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李客迁入西蜀,在绵州昌明县一个叫漫坡渡的地方定居下来。这个漫坡渡,据一些学者考证原名叫“蛮婆渡”,有人据此推测李白的母亲可能是位胡人女子。

这还不算什么,最关键的是李白祖上的身份。

从李白诗文中看,他常自称“陇西布衣”。陇西是李白的“郡望”,即祖籍所在地。自秦汉以来,陇西李氏一直是著名的武将世家。

李白族叔李阳冰,是李白最后日子里朝夕相伴的人,他还为李白编了诗集——《草堂集》(已失传),集前的《草堂集序》留传下来,被视为李白身世最可靠的一份史料,上面明确说李白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凉武昭王暠,即东晋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

据史料,李暠的十六世祖是西汉飞将军李广,而李白曾有几句诗这样写道:“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赠张相镐二首》)

李白明确表示自己是李广的后代,这也没什么,可问题在于,李广的后代中还出了个比李暠牛得多的人物,他不是别人,正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李渊是李暠的七世孙,这样算起来,李白就是李渊的孙子辈了,跟唐高宗李治平辈,而在李治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面前,他可就成了“老皇叔”,比当年的刘皇叔还要拉风!

可人家刘备是在刘氏族谱上的,汉献帝一查:哦,还真是皇叔!可是李白的身份证明呢?什么都没有!这又是怎么回事?

李白去世后,他的一个超级粉丝范传正为他立碑,并写了篇序,再次肯定了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代孙”,接着有一段话写到了李白祖上的境遇:

“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按范传正的说法,隋朝末年,李白祖上这一支被流放到了西域碎叶。注意“漏于属籍”四字,关于李白这一支的身份证明,已经是找不到了。

你说你是皇帝的爷爷辈,是皇亲国戚,要有证据也还罢了,要是没有,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这种情况下,你让李白怎么接受资格审查?

没有身份证明,你是不是“刑家之子”、“工贾殊类”,谁又知道呢?

而且,李白很有可能就是商人子弟。

李白父亲李客生平不详,但绝对是个有钱人。李白二十四岁那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扬州结交了一帮狗肉朋友,短短几月散金“三十余万”,这些钱哪里来的?李白自己不挣钱,自然是李客掏的腰包,而李客又是个“不求禄仕”的隐士,在古代你不当官,还那么有钱,家里很可能就是做买卖的。“工贾殊类”这一条,李白八成也占了。

还有最后一条:州县胥吏,这应该跟李白扯不上关系吧?

可是还真别说,有资料表明,李白很可能当过县小吏。时间是他十五岁之前,地点就是漫坡渡所属的昌明县。到了宋朝,昌明县改称彰明县,县内有个大匡山,山中大明寺的碑文上记载:“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止于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坪有十载。”

在彰明县令杨天惠编写的《彰明逸事》里,也记载了不少李白“微时募县小吏”的传说,尤其是李白写诗跟县太爷抬杠的事,写得活灵活现,不像是虚构的。

当然,以上都是野史笔记的记载,正史没提,李白本人更不会提了。

总之,说到这里,基本可以肯定:李白参加科举这件事是彻底没戏了!

科举这条道李白走不通,以他的性格,当然不会甘心。李白早年求官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他的生花妙笔。早在蜀中读书的时候,他就带着诗文去拜访时任渝州太守的大文豪李邕,结果李邕避而不见,李白还愤然写了首诗,这就是著名的《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狂生本色,一览无余!

李白存世的诗文,多数都可以当自荐信来看,如那篇著名的《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除了李白,世间很少有人能把自荐信写得如此气势如虹、不可一世!

后来,李白因诗名太大,被唐玄宗召入京城,但他这个翰林干的只是“润饰鸿业”的闲差,这不是李白想要的,于是他“五噫出西京”,以布衣终老于江湖。

正因为无缘科举,所以李白读书从来不为应试,他“十岁观百家”,后又“三拟《文选》”,最终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代诗仙。对中国文化史而言,这难道不是一件幸事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