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荔枝最出名?陈村也曾是荔枝之乡!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广东岭南荔枝的大名由来已久。作为顺德人,甚至是广府人,一说到吃荔枝,都会马上想到增城荔枝最出名,其实在古代,顺德也曾经是荔枝生产大县,其中以陈村最具有代表性。那么,陈村种植荔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作为荔枝之乡又为何走向了没落呢?


火红的荔枝令人垂涎三尺(顺德城市网俱乐部“丹丹蛋”供)


据记载,陈村种植荔枝的历史从汉代就有了。清朝《顺德县志》中记载,“陈村岁载花果出售诸郡,自汉献龙眼、荔枝,宋贡异花,盖由来已古”。汉武帝在长安上林苑建造扶荔宫,引种的荔枝、龙眼、金桔、桂花等花果,多是从陈村选取的。

到了明朝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顺德的荔枝种植业也规模不断壮大,其中以陈村最有代表性。据《顺德县志》(1585年)记载:“堑负郭之田为圃,名曰基,以树果木,荔枝最多,茶、桑次之,柑、橙次之......大者至数十亩”。当时陈村把大量的荔枝树种植在弃稻田而筑成的基上,面积相当广阔。

清朝中叶,随着海禁的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空前发展。据屈大均名著《广东新语》记载:“顺德有水乡曰陈村,周迴四十余里......居人多种龙眼、荔枝为业,弥望无际,约有数十万株......”县人不仅售卖鲜果,还培植树苗供应附近各县,由于荔枝和龙眼等果子难以保存,珠三角天气湿热,烘焙荔枝干、龙眼干等业当时也非常兴盛。

近代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地处珠三角的农村经济,依附于帝国主义的需要,国际上对生丝的需求激增,顺德蚕桑业迅速崛起。随着顺德经济对蚕桑业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桑基鱼塘逐渐排挤或者取代果木业,以致荔枝树、龙眼树等不断被砍伐。在陈村,荔枝树、龙眼树从明末清初数十万株到咸丰年间锐减至十万株左右。辛亥革命以后剩余一万株左右,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整个顺德的荔枝树仅余五百到六百株。

至抗日战争爆发,日寇汽油匮乏,于是强迫当地人民用果木烧炭代替汽油,又借口游击队潜伏在荔枝林里,到处砍伐果树,于是,陈村本就为数不多的荔枝树就几乎绝迹了。

陈村的荔枝产业虽然没落了,但是从一页页历史档案中,我们依然可以领略陈村厚重的人文,感受曾经的辉煌……

文|综合整理

图片|顺德城市网俱乐部“丹丹蛋”

编辑|飞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