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汉皇帝多短命,多幼帝?历14帝,平均年龄只有27岁

东汉传八世,历时195年,其中未满16岁继位的皇帝竟多达九人,占总数的3/4。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继位,这成为除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外,东汉政治的又一大怪胎!在东汉皇帝中,最大年龄去世的是刘秀,活到了63岁,然后是刘协,53岁,4人在30到39岁之间,2人在20到29岁之间,4人在20岁以下,在大一统王朝中,东汉的皇帝是最短命的!

先来了解一下东汉的人口,从东汉初期,人口数量只有2100万,到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人口攀升到了5468万,受到灾害,战争和医疗条件的影响,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有29岁,东汉的皇帝寿命还是低于平常百姓的寿命的!

东汉时期的医疗水平也是很落后的,东汉的医疗体系分为中央,专门和地方,中央以太医院为主,医疗水平差,通常医治时,医术和巫术并用,医疗水平本身存在着迷信和冒险思想,东汉的医疗低下,是皇帝短寿早夭的客观原因!

东汉除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献帝刘协外,其余都为满36岁而亡。皇帝们虽然嫔妃较多,结婚早,但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过度纵欲无疑会影响自身的健康,使后代多体质薄弱而夭折,如果涉及宫廷争宠,废立,再加上古代时医疗技术的落后,其中能成为皇子的本来就不多,皇储的选择范围就更小了。东汉先帝死时都早,所以能存活下来皇子必然年龄偏幼。东汉多幼帝,这是封建制度中终其一生无法治愈的痼疾。

与东汉皇帝大多短命相反,他们的母后或者皇后却都长命,且“主少母壮”,汉朝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皇后嫡正的地位,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者皇嗣中断的时候,皇太后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监督,选立嗣位人,以致临朝称制,太后临朝权利和皇帝相等,东汉临朝的太后有六位之多,在这种情况下,太后选择嗣君时多是“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君以专其政”。

有些太后为了满足自身权利的欲望,还废长立幼,以和帝之后邓太后为例,以长子刘胜有痼疾为由不立,而偏立少子刘隆,其生时才百余日,刚立不久就夭折,后又立刘牿,也才12岁,一太后竟立两位幼帝,把持朝政达16年之久!反应了东汉政治制度的不健全!

太后挟私扶立幼主,造成太后临朝,太后大权独揽,重用外戚,继任者被架空,与宦官势力合谋夺权,继任者重用宦官,提前谢幕,然后新一任太后重新临朝,外戚又复起壮大。如此往复循环,东汉的政治生态已经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各种因素叠加,必然和偶然彼此影响,东汉帝王的命运完全已经不是自己做主,夭折频繁,也是帝王家的悲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