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钢铁大王:余铭钰先生

对矿冶和钢铁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使得他能够学以致用,投身工业实践;爱国担当和果敢决断,使他在抗战时期和援疆建设中大放异彩。这位抗战时期的“钢铁大王”余铭钰先生炼钢和建功之路值得诉说。

学以致用

余铭钰先生1896年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矿冶系,1918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冶金系,获得硕士学位。在美国期间,他曾任加林福林采金公司、加拉钨锰电冶厂、惠司尔磁力提选厂工程师、顾问等职,学以致用的钢铁之路由此开启。

青年余铭钰先生

回国后,余铭钰先生于1933年在上海与方子重等人,开办以生产小钢锭、铸钢件为主的大鑫钢铁厂,并任总经理和总工程师,该厂引进国外先进的电炉炼炼钢技术,装备了旧中国第一座0.75t电弧炉。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大鑫钢铁厂成为上海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

助力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全面攻打我国东部沿海。上海沦陷前夕,为了支持抗战,防止东部地区的工矿企业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当时的政府开始实施工业撤退,有计划地把工业重心转移到西南的大后方。

时任大鑫钢铁厂总经理的余铭钰先生首先致函国民政府:“呈请政府协助内迁”。余铭钰先生迁移钢厂之举,虽然迁移过程没有预想中顺利,但他通过果断的决定和责任担当,为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抗战提供了大量的枪炮弹药等军用物资,为中国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卢作孚先生对他的评价很高:“余铭钰是工业上的大胆者,他不但炼钢,也冶炼与钢铁有关的的原料。他做人不肯做之事,为自己造轧钢机,也为其他钢铁厂造轧钢机。”

抗战期间,除建设渝鑫公司外,余铭钰先生还兼任重庆大学矿冶系主任,并在此期间,获得国民政府经济部钢铁奖学基金会奖励,是首位获奖者。

由于渝鑫钢铁厂对民族钢铁工业和对抗战所做的贡献,余铭钰先生还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视,两位多次约见余铭钰先生在内的一些民族工商业者座谈,鼓励大家为抗战胜利后建设新中国作贡献。

援建新疆

余铭钰先生没有辜负两位领导人的重托。1943年身为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顾问的他受经济部部长委派,到新疆协助创办钢铁工业。经踏勘迪化、阜康、伊犁等地后,他撰写了《旅新 四旬之概见》,该文为新疆创办近代钢铁工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年,余铭钰先生代表渝鑫公司与新疆有关当局签定了创办钢铁工业的协议,决定在迪化水磨沟建设新疆金属冶制厂。

1944年部分冶炼设备运抵工地,后因政局动荡,工程夭折。抗日战争胜利后,余铭钰先生回到上海。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再次以自身的力量参与到新疆的工业建设当中,助力新疆经济发展、巩固国防。

1950年8月,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重工业部的聘请,余铭钰先生兼任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顾问;1951年,应王震将军之邀,到新疆参与创建新疆钢铁企业,并出任新疆军区军工部总工程师(正师级)。

1951年8月,余铭钰先生将上海益华钢铁厂迁至新疆迪化,并参与组建了新疆八一钢铁厂,新疆军区任命他为八一钢铁厂的总工程师。八钢的创建,奠定了新疆现代钢铁工业的基础,一期工程3万吨钢的规模满足了解放初期的新疆对钢铁的需求,对边疆的经济建设和国防的巩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52年,余铭钰先生开始研制去磷率高的涡鼓型碱性侧吹转炉并获得成功,开辟了上海钢铁工业涡鼓形碱性转炉炼钢的先河。1960年他赴新疆,对“新疆钢铁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程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钢铁厂冶炼高锰钢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发明奖1项、撰写专著2部。

1962年11月30日,余铭钰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当时农垦部为其所写的碑文中称:“参加创建新疆钢铁企业工作,表现出了卓越的科学技能和热爱祖国的革命热情”。

采编 王一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