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族侵扰军队涣散,窝囊皇帝却打的一手好牌:让你们扯皮扯个够

明朝军队是出了名的铁血顽强,当然也有窝囊的岁月尤其是明朝嘉靖皇帝在位的后半段。

那时的明朝,历史积累问题大爆发,昔日威武无敌的军队,遇事常见犯窝囊。东南几十个倭寇组个团,一次差点把南京给端了;北方宿敌鞑靼得空就南下侵扰,曾经把北京周边横扫个遍,竟都没有瞧见敢吭气的明军。

待到嘉靖皇帝驾崩,儿子隆庆帝朱载垕登基没一年,窝囊的明军立刻又“献礼”:老对头鞑靼南侵,周边明军也是老套路,不是躲就是跑,重镇石州几个钟头就沦陷,被鞑靼烧杀抢掠八天,不远处几万明军,确是纹丝不动,干看了八天热闹。史称“石州惨案”,消息传到北京城,大明朝野都炸了。

满朝的文武,只要会说话的,各个义愤填膺,纷纷强烈谴责,但是最该怒的人——登基不到一年的隆庆帝朱载垕,反应却十分奇特,倒也震惊,但是却默默回到深宫。自己难受的吃不下饭,依然是唉声叹气,莫说发狠,反而是十足窝囊样。

对这窝囊样,当时朝堂上好些大臣,却是反应淡定:习惯了。因为这位隆庆帝,三十多岁的年岁,早就是出了名的窝囊人。平日和大臣开个会,臣子们吵得激烈,就他眼睛放空望远方,经常惊倒一片。十万火急的事报过来,都是能甩就甩。

就在这窝囊到家的时刻,十月四日,满脸悲戚的隆庆帝朱载垕,终于发布了一条相关诏书,没有愤怒抨击,没有暴跳如雷,只是简单一个要求:大臣们要踊跃举荐边将,并对国防问题发表看法。看似简单的命令,却蕴藏着这位窝囊皇帝的大信念:唤醒大明朝的血性,打造强大铁军。

石州惨案发生的时候,在好些大臣眼里,大明朝的边防问题已经是没有救了。因为二十多年来类似的惨案早就好多次,明朝军队非跑即躲的现象,瞧都瞧惯了。就是以前出了名腹黑的嘉靖皇帝,都暴跳如雷多少回,暴风雨版铁腕整顿,一、二品大员都杀了好些位,却依然越整越窝囊。

雷霆暴雨都整不动,就凭这窝囊皇帝叹两口气就行?于是发布命令没有多久,好像应景一样,也有大臣开始上书,但基本都是务虚的,靠谱的建议没几个。

尤其叫大臣深感无语的是,以前嘉靖皇帝碰到这种事,直接责任人说杀就杀,而且是一抓一群官。这次的隆庆帝,却连这胆气也没有,相关责任人,却是先只来了个罚俸处理,其他罪名再议。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又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时,两个月后,也就是是年年底,突然又是一声炸雷:石州惨案的所有责任人,上至总督巡抚,下至基层军官,只要沾上的,前后所有丑事,竟然不动声色间,全被查个清楚。然后一本正经走司法程序,别看多大官,该什么罪就受什么罪。特别是几个带头看热闹的总兵,宣告罪状后全数处以死刑。

这次处理特殊之处在于:以前都是暴风雨般整顿,快速杀过抹掉,这次用两个月,里外一顿清查,不断加重力度,轻松带出一片。处置过程更严格走司法,所有罪依法判,不来特事特办那套,而且如此耻辱事件,犯错的罚了,几位表现英勇的军官,也依照法律表彰嘉奖。效果立竿见影。

等着将士们知道怕了,隆庆帝再次抛出了重磅猛药:《御虏十三策》。这就是在务虚期间,表面轻描淡写,这位皇帝集合心腹大臣,谋划出的整顿方略:包括了责任落实,选兵练将,将帅责任划分,军备协调各个方面。每一条,都切中要害。

明朝军事为什么当时窝囊?原因其实也简单:先前的卫所制度崩溃,军队保障装备差,外加责任划分不清,苦大兵又要打仗又要背黑锅,文官们瞎指挥却擅长甩锅。造成集体扯皮。

而隆庆帝的用意就在这里:既然要扯皮,那就让你们扯个够,石州惨案后,从查案到落实军事策略,样样自己不说话,发动群臣建言,不断的施加压力,叫大臣们站出来互相指责攻击,然后顺藤摸瓜,一边清查责任树立威权,一边集思广益,把靠谱的方略定好。而今权威竖起来了,方略也有了,大臣们一顿折腾,扯皮也扯累了,没说的:执行!

于是,经过一顿折腾的大明朝,在不动声色里,完成了人事洗牌和方略调整,整个北部防线的经营,开始隆隆上马了。

隆庆帝在位时间短,但工作方式,确一直这样:表面上一脸窝囊,啥事都推开不管,其实却是发动大臣先敞开闹,自己居中拿捏,找准方向把事情捏成。同时期的惩治腐败遏制党争如此,整顿军队,也同样如此!

隆庆三年九月,一件大事宣告了明军的铁血回归:隆庆大阅兵,十二万明朝新军,以全新的风貌,在大明君臣百姓面前,演练了强大战斗力。其震撼效果,正如史书赞叹:军容之盛,近代罕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