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派军镇守南越和匈奴,为何南越成中华领土,匈奴却屡犯边境

秦始皇在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前后,就算战况在最紧急的时候,也没有动用过在北方率领三十万重军镇守匈奴的蒙恬。而在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再次派出大军五十万,前往平定岭南百越之地。平定之后,派任嚣和赵佗常年率重兵镇守此处,并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将之纳入了秦帝国的版图。那么南越和北方边境同样都是重兵镇守,为什么最后南越成为了中国的领土,而北方的匈奴却不仅没有归顺,反而屡次侵犯中国的边境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秦帝国大概的边境形势,首先是西方,秦国西边最大的敌人就是西戎,但是从秦国最一开始建国,西戎就屡次被秦国打的不敢露头,所以虽然西戎很痛恨秦人,但是长年累月累积起来的对秦军的恐惧让他们只敢老老实实的听从秦国的命令。

包括到了后来,秦国不断地将一些老秦人迁移到西戎的地盘,慢慢的将他们同化,再加上秦国之前的国都泾阳、栎阳和后来的国都咸阳等地都比较靠近西方,所以西戎这边只要稍微有一点异动,秦军立刻就能够将之镇压。


再看北方的匈奴,在战国时期抵抗匈奴出力最大的应当数赵国,这是地理原因没有办法,像赵武灵王时候的胡服骑射,就是从匈奴那里学来的,然后再用来对付匈奴,结果追击匈奴数千里。而后期秦国逐渐强大,地盘也越来越大,渐渐将赵国抵抗匈奴的压力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

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后,蒙恬就已经受秦始皇的命令镇守匈奴了,可以说蒙恬的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北方与匈奴作斗争,包括修长城,同样是为了这件事。秦始皇从一开始的横扫六国战争,到后来的平定各地内乱,平定楚国南部再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动用过蒙恬镇守北方的三十万精兵。


用秦始皇的考虑来说就是,无论是对付六国之中的哪一个国家,都属于中原的内战,而对付匈奴则是属于整个中原共同的事情,所以从来不动用镇守北方的军队,就连当初极为强势的秦昭王在位的时候,面对赵武灵王为了追击匈奴在秦国疆域内横冲直撞也是视而不见,秦昭王甚至在赵军后方准备了数万秦军,若是赵军不敌匈奴就及时顶上。


而南越是秦始皇最后平定的地方,在统一六国之后,两次派大军前往平定南越,历经千辛万苦平定南越之后,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归入秦国版图,并且派任嚣、赵佗率军数十万镇守此处,无论是发生任何事情,没有自己的命令,都不可离开南越之地。

所以纵观整个秦帝国,西方早已平定,逐渐被秦人所同化,北方有蒙恬重军镇守,南方有赵佗重兵镇守。并且两个地方都是没有秦始皇本人的命令,无论中原发生任何事情,都不允许插手其中。从这里我相信秦始皇是有天下之心的,他不会因为内部的战争而让外敌侵入中华,他宁愿将中原拱手相让,也绝不会让中原被外人所染指。


包括秦二世的时候各地起义军队四起,我相信如果秦始皇在世就算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也绝对不会动用北方和南方的军队,也许他能够预见到内乱起义这些事情,所以他告诉蒙恬和赵佗,无论中原发生什么事情,你们都不要插手其中。可能其中隐藏的含义就是镇守好边境,如果中原真的易主,看是否值得投奔,若真的值得,就归顺于他。


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蒙恬被秦二世所逼,吞药自杀,一名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大将就此陨落。若就此而止也便罢了,偏偏后面接替蒙恬掌军的王离,千不该万不该接受章邯的策略,动用镇守匈奴的军队参与到了中原战争之中,结果导致边境力量空虚,被匈奴所乘。

而镇守南越的赵佗呢?则是没有听从任何一方的命令,独自镇守南越,并且在秦灭亡之后将三郡全部占领,建立南越国,并在后世合适的时间之中归降了大汉,虽然后面也有些叛乱,但是相比起北方的匈奴来说,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总体来说,同样派兵镇守,南越归顺汉朝,匈奴却屡次侵犯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赵佗死守南越,不参与中原争斗,王离却率军参与到中原战争中,让匈奴有机可乘

蒙恬一片忠心却被逼死,若是蒙恬能够更加强硬,直接将赵高派来的使者杀掉,独自镇守北方或者扶持一个有能力的皇帝上位,也许历史会向另一个方向前进

王离此人为王翦之孙,王贲之子,虽为名将之后,但是本人能力比起其先辈却差距太大,并不足以担当起镇守匈奴的重任

匈奴相比起南越,地域广阔,更加难以平定

所以最终的结果,南越归顺了汉朝,成为了中华永远的领土,而北方匈奴却屡屡侵犯,成为后来的汉朝最头疼的敌人,其原因,恐怕就是如此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