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不满武则天统治而写诗发泄愤懑,不久造反失败,不知所终

骆宾王可以说是初唐有名的“愤青”。他位列“初唐四杰”之一,自幼便聪慧过人,虽然他出身贫寒,但在7岁时就写出了非常出名的《咏鹅》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中将鹅的形态写得活灵活现。因为这首诗,他被人们誉为“神童”,小小年纪便有这般造诣,确实很难得。

但是,才有多高,并不能就此证明往后的成就就有多大。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厉害的英雄,如果没有展现自己的平台,那也像老虎失去山林、蛟龙失去江河一样,只能徒呼奈何而已。

“初唐四杰”虽然声名大噪,但这四个人在历史中没有一个在政治上是得意的。当时的名将裴行俭就这样评价当时的文坛明星“初唐四杰”:

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沈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幸矣。

这些话确实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凡年轻才子,他们的通病大部分就是心浮气躁,过于沉不住气,而政治游戏时你死我活、暗波汹涌的,稍微不注意就会危及身家。很遗憾,四杰都带着这样的毛病,因而虽有满腹诗书,但终究在政治上找不到一个发展的平台,被牢牢地卡在上层的大门之外,骆宾王自然亦在此例。

青年的骆宾王可以说是位风流才子,在他父亲死后,他就过上了近乎流浪的岁月,大江南北四处跑。后来,他到长安投入当时的道王李元庆府属中,道王叫他自己陈述才能,但他耻于自炫,就辞职不干了,改行去政府里做了奉礼郎,进入底层公务员的行列中。不久,又因事被贬谪,脑袋一热,就去西域参军,久戍边疆多年。大概在边疆找不到门路,他又转身入蜀,没过多久就被调到中央担任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官虽然不大,但算稳定下来了。

然而,不幸的是,武则天当政,骆宾王作为“愤青”深感不平,多次上书讽刺,因此获罪入狱。次年,遇赦得释。

出狱后,骆宾王被调到今天的浙江台州市担任县丞,巨大的打击使他闷闷不乐,对武则天也更加不满。他的《易水送别》一诗颇能反映出他这几年来在社会沉浮中的心情: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人几年前在易水边送别友人,在这特定的地点中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战国荆轲在易水辞别燕太子丹的故事。但是,诗的写法却给人以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送别诗常见的表现离别之情的感伤情绪,代之以心中蕴藏着的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并怀古慨今,将昔日之易水壮别与此刻的易水送人巧妙地融为一体。

诗的压轴之处在于后两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昔日的英雄们都已经长逝,而今天这易水却还那样凄寒。在这里,骆宾王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发泄无余。为什么他会感到水会寒冷呢?因为现实的残酷所导致的。为什么现实会如此残酷呢?因为当今执政的是女主武则天。因此,骆宾王将矛头对准武则天,决心为李唐王朝付出自己的一切。

果然,机会来了。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同年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闻风就去担任为徐敬业府属,被任为参军,掌管文书机要。他在这时候起草出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对武则天大肆进行人身攻击。据说武则天看了自己都说好,问了骆宾王担任什么官后,还叹息说是宰相不识人才的过失啊。当然,这只不过是武则天在摆姿态罢了,真正要重用骆宾王,也早就重用了,何必等到现在?她这样说,只是要让别人觉得她宽宏大量、有帝王气度而已。

不幸的事,这场起事没过多久就是失败了,而骆宾王也就此不知所终,在历史上完全消失了。武则天见叛乱已平,就连骆宾王的下落问都懒得问了,这也更能表明之前说的话不过是说说而已,也就难怪骆宾王对她那么仇恨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