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国变后大清局势艰难,列强日子也不好过,如何分钱成最大难题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生了庚子国乱,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慈禧和光绪帝不得逃亡西安避难。接下来就是大家坐下来谈条件了,其实说是谈,倒不如说是列强瓜分大清这块肥肉。

​八国联军入京不久,便和各方签订了《议和大纲》,但正式的协定迟迟不能拍板。慈禧那边已经放出话来,只要不动摇大清的国本,只要不追究她的责任,只要不让她归政,大清有什么你们就拿什么。她的原话是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之所以正式的条约不能最终定稿,原因就是各国之间因利益分赃达不成一致的协定。除了通商、开矿、铁路等利益之外,最关键的就是赔款问题。在所有条款中,赔款的数额和赔偿方式无疑最复杂,争论的时间也最长。

德国、俄国主张尽可能拿到更多的赔款。这两国有此主张也不难理解,德国因为是侵华的后来者算是新人,在此之前没怎么从对华战争中尝到赔款的甜头,加上此时的德国国力上升,亟需向本国公民证明,发动这样一次战争是划算的也是有利可图的。联军司令瓦德西就在日记中写道:“要求中国赔款,务达最高限度。”

​俄国当时是因为确实缺钱,他们正在计划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巨额资金正愁没有着落,因此想要狠狠的咬上一口。此外,还有个别国家的想法和德、俄类似,认为能多拿多占最好。

不同的声音也是有的,美国就不主张向中国索取太多的赔款,当然美国人并非是仁慈,而是因为此时美国正在实施“太平洋帝国”的宏大构想。作为一个后来者在中国市场上占据显要位置是其利益诉求,如果清政府这时因高额赔款破产了,或者由于过度刺激中国人民而再次爆发强烈的排外运动,对美国的利益十分不利。

所以,美国提出赔款的数额应该保持在清政府能承受的范围内,他们提出的赔款数是1.5亿美元,折合白银2亿两。不过没人拿美国这一提议当回事,这点钱远远满足不了其他各国的胃口。

​不过欺负中国让中国掏钱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可以说列强对于大清朝的家底还是十分清楚的,也深知赔款数额太大也不切合实际。那些只看钱的个别国家认为大清拿不出来不打紧,完全可以向外国银行贷款。

然而和中国打交道最多的英国人说贷款这事也不靠谱,借钱给大清这事是个技术活。道理很简单,当时在中国的最重要的几家外国银行和财团,不是英国的就是法国的,还有美国的。如果按照贷款这个办法实行,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从他们手里拿了钱,却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违约风险。

贷款偿还被否决后,剩下的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分期付款。尽管那些急需用钱的国家表示反对,但最终还是达成了分期付款的共识。可这样,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分期的期限到底是多长,数年还是数十年呢?

​缺钱的俄国人提出一个方案,即迫使清政府提高关税,以增加税收将还款期限尽可能提前。英、法等欧洲国家表示反对,因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俄国对华贸易额很少,又有地理优势可以通过陆路运输。换句话说,如果增加关税,俄国人半点损失都没有。但英、法等国却是中国的贸易大国,提高关税那就是从自己锅里盛肉,打死也不能答应。

到了这里,赔款金额和还款期限被卡出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士”出场了。想来想去,只有英国人赫德可以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

赫德,时任清政府的海关总税务司,对清政府的财政门清。他首先向各国领导通报了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据他掌握的资料来看,清政府最新财年的岁入是8820万两,支出却是10112万两,而且没有任何的储备金,纯属严重的财政赤字。

要增加财政收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税,如果未来每年增税1亿两的话,中国4亿人口每人负担不到3钱,这个水平比日本还要低,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赫德再三声明,加税可以,不过不能打海关的主意。

​经过长时间的测算和争吵,最终的赔款数额确定为4.5亿两,分39年付清,期间每年以4.5%收取利息,总计9.82亿两有余。俄国和德国如愿以偿获赔款最多,本息合计分别拿到了2.84亿和1.96亿两。事后,俄国外长拉姆斯道夫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说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