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情诗让后世以为他是最痴情的人。其实他才是大唐最渣的渣男

今天我们说说大唐资深的情感专家——元稹

贞元十五年,元稹刚参加工作,分配到蒲州(山西永济市)做一名实习公务员。当时,驻军骚

乱,蒲州不宁,元稹依靠关系给予了远房表亲崔双文一些庇护,而此时的崔双文正是情窦初开

的年华。

如同今天的情愫少女一样,期待着自己心中那个踩着七彩祥云的大英雄,现在,意中人就在眼

前,于是两厢相悦,你侬我侬。

表妹虽然天真烂漫,但在元稹眼中却并不是理想中的婚姻伴侣。这我们就要从元稹的家庭情况

说起。元稹出生于书香世家,但在八岁那年,父亲病故,只靠母亲一人养育成人,况且,文人

家庭往往清贫。

为了摆脱这种困局,元稹报考了明经科目,在唐朝科举考试中,明经和进士是报考最多的两门

考试,但进士却要比明经难得多,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在元稹眼中,功名利禄高于一切,正是因此才会对表妹一家照顾有加,因为表妹家中富有,但

有钱还是不够的,毕竟元稹要的是功名利禄,而表妹家缺的正是权势。在政治上是不能给予元

稹任何帮助。

简单来说他的择偶标准就是肤白貌美气质佳的权势富家女。

于是,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但是渣男最不缺的就是情感细腻和那绵延不绝的柔情,多年以后,

根据这段经历创作出了《莺莺传》也就是《西厢记》的前身。

书中写到“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把自己夸上了天。对表妹的描述则是

“垂鬟接黛,双脸销红”“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我们情比金坚,却不能在一起——典型的渣男逻辑。


三年后,元稹再次参加应试,考中后进秘书省任文书编纂工作。至此,才觉得有结亲权贵的资

本,此时一个人走入了元稹的生活。

韦夏卿时任太子少保,他非常看好元稹这个年轻人,觉得他前途无量,当时看来趋势如此,元

稹仪表堂堂,风度儒雅最重要得是有才华,不仅是那个时代,就是如今也是符合审美标准的。

于是将自己最小的女儿韦丛嫁给元稹,元稹也是借此机会完成了身份蜕变。这在当时所有人

看来都是下嫁。就连元稹本人都没对这段姻缘抱有多大幻想,毕竟结交权贵才是他对这次婚姻

的最大期许。政治婚姻中,政治才是最主要的,人是其次。

但元稹却捡了个宝,婚后生活中元稹发现,韦丛几乎满足了他对女性所有的美好幻想(注意,

是几乎)。韦丛贤良淑德,精通诗文。完全没有富家小姐的种种毛病。

在与韦丛的婚姻期间,也是元稹仕途不得意之时,夫妻二人过得也是十分清贫,但韦丛却给了

元稹最大的支持。以致于多年后的元稹还是会怀念那时候的生活。

七年后,韦丛因病去世,元稹为此悲痛欲绝,至少在诗词上是这么体现的。为爱妻创作了离思

五首,其中第四首就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见过大海后,其他的水全都看不上,除了巫山的云雨,其他的都不算云雨。我从花丛中走过

都不想看一眼鲜花,只因我的心中全是你”。

是不是感动到哭,别说女人,就是男人也扛不住吧!

要说元稹深爱着韦丛,我一点都不怀疑,但要说唯一,就要打引号了。正如段正淳所说:“我

爱她们是真,爱你也是真。”

在风流才子看来没有唯一的真爱,更何况是作为投机者的元稹。


早在爱妻离世四个月前,元稹就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四川,出发前就早闻女诗人薛涛的芳名。

薛涛是有名的乐伎(交际花),由于才貌双全,精通诗词,使她和普通的交际花不同,极度鄙

视那些达官贵人。毕竟有文化涵养的人都不太喜欢那些俗人。

而元稹的大名也早已有耳闻。两人在梓州第一次见面就议诗论政,相谈甚欢。很快,两人就从

互相倾慕转变为实质性的动作,一直同居了三个月。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这就是薛涛对那时候的甜美回忆。只是她不知道的是,这是她人生中最后的甜蜜时光。

因为不久后,元稹感到薛涛终究是风尘女子,不仅不能在仕途上帮助自己,还会给自己留下污

点。于是减少两人联系,几次去信没有回音之后,薛涛也已了然。最终换上青衣道袍,残生与

孤灯为伴。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元稹入川,三月入川相识薛涛,同居三月。而韦丛是七月病逝。就是说自己

的发妻还没病逝,他就和别人在一起了,直到公事结束才返回家中。这时再联想为爱妻写的相

思绝句,是不是很讽刺?

这之后元稹也没闲着后续分别是:安仙嫔、裴淑、刘采春。其中刘采春还为元稹跳河自尽。


谁说渣男不专一?元稹对白居易就是“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同参加科举考试,两人在诗歌理念上又是相同,也成为后来新乐府运动的倡

导人。

虽在两地,却经常有书信往来,和常人不同的是,两人的书信却是互寄诗歌,而有时两人的思

绪却能达到惊人统一,比如一次白居易和好友游玩慈恩寺,突然想到了元稹,遂写下《同李

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时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并在当晚写下了《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好基友果然是心有灵犀!

后来两人在政治上几经风雨,先后遭到贬谪,两人也是互相鼓励,以诗明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