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成都是什么样子?百年前一位日本行者感慨从未见过如此城市

在清代,满城是成都旗人的聚居地,关帝庙是满城中最大的庙宇,这张满城关帝庙的照片拍摄者,是一百年前到巴蜀旅行的日本人:山川早水。

因为很想知道,一百年前成都是什么样子,搜索“山川早水”关键字,结果意外搜出他的游记《巴蜀旧影》。

一本游记性的书,于我而言,原本仅是作为资料的参考,但我万万没想到,一名日本人,居然能写出以下的文字:

这种每到一个地方,对中国古籍进行引用对比考证,不是一处两处,而是覆盖整本书。

这样一种身份的作者,在一百年前写出这种题材类型的书,坦白讲,我如获珍宝激动万分,亦心中怅然五味杂陈。

我之所以会对满城关帝庙有追根溯源的行为,是因为每天上下班,都不得不对下面这栋破烂不堪又脏兮兮的建筑看了又看。

摄于人民公园旁的祠堂街

我能明确判断出它的主体结构就是当年满城留下的川西吊脚楼建筑,它的位置就在当年满城关帝庙的对面。

一直以来,我很想在大脑中构建一百年前的清末或者说几十年前的民国时期成都的样子,至少在我心中,宣称代表满城的著名景点宽窄巷子,它现在的样子一定不是!

我很高兴山川早水在书中是这样描述一百年前的成都:

金铺交映,玉题相辉,比屋连甍,既丽且崇!

天啊 ,这十六个字到底是什么样子?

为此,我找遍了成都周边几乎所有的古镇。

终于

我想“既丽且崇”至少是下图这栋建筑的样子。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这栋老宅叫李氏古宅,距离成都有50多公里远,房子建于1921年,临街铺面的吊脚楼是按照当时成都“锦华街”的样式设计,而山川早水在游记中所描述的街道是成都第一街“东大街”,“锦华街”的仿制建筑尚且如此,可想当年东大街会漂亮到何种程度!

按照游记推断,山川早水在成都的时间应是1905年,当时成都建筑的临街样式几乎都是这样的吊脚楼建筑。

只是一般人家大多没有这么精致,用料也多是木板、砖瓦、泥篱而已,比如下图这种应是最常见的,因为毕竟平民和穷人占了大多数。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另外,应该还有一种建筑夹杂其间,比如下图这种天主教建筑: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山川早水并没有在游记里太多的谈论欧洲传教士,但据史料记载:1892年,全川天主教堂162座,布道室1239处,成都是天主教在川西北主教区的中心,类似这种本土与西洋风格混合的建筑有多少,可想而知。

不过这三张照片,也并不是在成都所拍,而是拍自离成都一小时车程远的新场古镇,因为我并不认为成都市区里那些被修缮一新的老教堂还能保留百年前的样子。

一直以来,成都是川西的核心城市,尤其在“文化”的影响上,一直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这一点也表现在建筑风格上。

这就是我为何,以诸如此类的川西古镇遗留,在大脑中充盈百年成都图。

不久前,我在成都金河路边再次看到下图这栋建筑:

摄于成都金河路

摄于成都金河路

原本,我以为这栋老公馆距今大概也就几十年,因为它的风格太西洋化、太现代化了。

后来查阅资料,我才知道,它的修建时间是1915年,只晚于山川早水游记里所描述的“成都城”10年。硬算,据今也有104年了,比前面讲到的李氏古宅还老。

除了金河路的这栋老公馆,还有方池街的下图建筑:

摄于成都方池街

摄于成都方池街

这栋建筑,我查过资料,与一名川军将领有关,但修建时间没查出来,不一定是川军将领所建,看样子很可能也是百年老宅。

我想啊,百年前的成都城,也许真的不是黑白旧照里能感官,垒卷文字中里能体会,历史遗留中可还原的成都。

“他”的美也许就像山川早水形容的那样,不在于规模,而在于细微处的精致和丰盈,没有生活于“他”的人,很难理解一个行者日本人为何会在游记里用上“我从未!”这样的词。

近几十年,城市化的建设很快,生活在便利洁净城市的我,心中何尝不明白,时代一定要带走属于它的建筑,就像它终究一日连这钢筋、水泥、玻璃的混铸也会一并带走。

所以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看,还是这当下芸芸众生的日子好看: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时光可以消磨,生活本无目的可言......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要什么翻云覆雨、腾天入海,只挂一招牌:“老三届高中毕业,附近九县第一高手” ,哪怕皓首白发也有骄傲的朋友圈!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人生苦短,看病也是缘!

摄于大邑新场古镇

无论哪个时代,川西的烟火胜过那景致万千......


文中很多照片摄自大邑新场古镇,成都周边许多古镇修缮痕迹明显,新场古镇因为位置更偏远,保留的相对更原生态一点,许多古建虽破破烂烂,还是值得看的,后面有时间,会写一篇新场古镇的游记。感谢阅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