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荀彧、诸葛亮,三国中各家最出名的辅政大臣,哪家比较强?

说起三国,那可真是各路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台”,一堆人割据势力互相打来打去,由于打的太激烈,还促成了中国第一次人口大迁移。除了狗脑子都要被打出来的各路大小军阀,还有一类人也在这烽火连天的三国中崭露出头角,那就是各方势力中都不可或缺的谋士智囊团了。

在这些谋士之中,有那么极小一撮人,他们所谋的不仅仅是某场战役如何取胜,某块地盘如何拿下,还包括了更加宏观的整体势力发展的谋划策略;这么一小撮人中最出名的,就数分散在曹魏、东吴、蜀汉三家中的荀彧、周瑜、诸葛亮最为著名也最为具有才干了。

诸葛亮那只要知道三国的肯定都不陌生,毕竟“足智多谋”这个称号都快成他的专属名词了。但有一说一,人们对他最熟悉的那些“壮举”,大部分都是虚撰出来的,他被罗贯中过于捧上神坛了。而如果要算上军事才能,哪怕只看《三国演义》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只有守城之能,在攻伐天下上一直都有所欠缺。

但是跳开行军打仗这个限制,之论治国安邦,诸葛武侯的确对得起他的名声。与刘备刚见面时就说出的“三分天下”的策略,相当于给了四处浪荡的刘备一个建国蓝图,让刘备懂得了想要谋得天下的话,该做些什么、该怎么样去做。

在之后的蜀汉建立上,无论是对外“巧借荆州”谋取地盘上,还是对内修缮法律,任人以贤上,诸葛亮都出了不小的力。最后东征曹魏虽然均以失败告终,可是这么多次大规模的作战,粮草供应依旧跟得上就可以从侧面衬托出,蜀汉政权的确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可以算得上是“国泰民安”了。

诸葛亮最明显的一个败笔,大概就是在对幼主刘禅的教导失败上吧。无独有偶,被主公临终托孤的臣子不仅仅只有诸葛亮,还有一个也很出名,那就是东吴的周瑜了。周瑜早年与自己的好兄弟孙策一同征战天下,共同奠定东吴的基业,被称为“江东双璧”;周公瑾英姿与才能就此一同散播出去,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孙策大业未成而遭遇刺杀,临终前让周公瑾等人辅佐弟弟孙权处理军国大事。孙权年幼,并不被孙策众多旧臣所看重,只有周公瑾坚持对孙权使用君臣的礼节,为其确立君主之地位。为了确立东吴的独立地位,周瑜劝说孙权拒绝给曹操送上人质;面对曹操大军压境,周瑜全力主战,侧面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之势。

周公瑾不仅是孙权掌权的有力支撑者,更出名的还是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可以夸张的说,东吴至少一半的天下,都与周瑜有关;包括赤壁之战,真正的主力军也是周瑜所率领的。只可惜周瑜虽有“王佐之资”,却还是英年早逝,年近三十六岁。

提到“王佐之资”,那就必须得提另外一个具有“王佐之才”的权谋之臣,荀令君荀彧。隐藏在曹操帐下众多武将与谋士之后的这个男人,可以说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小编甚至私心认为,此人甚至能力压诸葛亮与周瑜,被称为三国首席谋臣与辅政大臣。这绝不是夸张,毕竟诸葛亮与周瑜能干的,他也全都干了。

从政治上而言,荀彧一早就强烈建议曹操需要建立根据地,曹操也的确听取了荀彧这一建议,这一举措为曹操能够一统北方提供了最结实的后盾力量。而刘备是直到夺取荆州之后,才在四川确立了自己的地盘。不仅如此,曹操“奉天子已令诸侯”也是荀彧所提出的,这让曹操有了号令天下诸侯的表面能力,成了争夺天下占据了大义部分。

除此之外,荀彧还积极帮曹操笼络各方人才,曹操“智囊团”中的大部分,都来自荀彧所推荐;在曹操大本营的治理上,荀彧一方面选拔清廉的官员来负责管理,一方面改善种植方法,推动人口与民生发展。

如果因此认为荀彧只是内政一把好手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军事谋略上,荀彧的才干也不逊于任何一位谋士。只是可惜,如此惊艳绝伦的人才,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遭到厌弃,最终被逼自杀。可以说是三位重臣里下场最凄惨的那位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