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一生的短命诗人


唐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冬,一日,唐高宗李治闲来无事,命太监找来了长安新近流行的诗文。当他读到《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不禁拍案而起,大呼:“真是绝句!真大才!”

遂问身边的太监,“此序何人所作?” 太监吞吞吐吐的回答道:“是曾被陛下贬出长安的王勃所作。”

高宗又问道:“我知此人,现下王勃人在何处?朕要宣他入朝,官复原职!”“陛下仁慈!可惜其人无福,年前已落水而亡。” “淹死了?!”唐高宗喟然长叹,“可惜,可惜,可惜!”

王勃,字子安,汉族,山西人,出身于文化世家。年少成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是一位世人瞩目的天才诗人,却也是一个庸碌无能的低级官吏,更是一个只活了28岁的短命鬼。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1

少年神童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总会存在着一些天赋异禀的人,王勃就是这样的人。

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不逊于成人。

九岁时,王勃读文学大儒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中的错误之处。

十岁时,王勃便学完了六经。

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并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杂书,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简单来说,在绝大多数人还在头悬梁锥刺股,玩命啃书的时候,王勃已经以优良的成绩早早毕业了!

2

未冠而仕

士优而则仕,学艺卖于帝王家。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学业大成的王勃就开始为入仕积极做准备。麟德元年秋(公元664年),王勃上书当朝右丞相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入仕的决心。

刘祥道见文章老道,作者不满16岁,暗自称奇,到处宣扬“此神童也!”,一时间,王勃名声大振!势造出来了,名气有了,那就准备参加考试了!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王勃顺畅的通过科考,天子门生,授朝散郎,成为唐朝最年轻的官员,这个记录终唐也未被打破。

恰逢乾元大殿落成,新晋进士都要写文章祝贺。王勃充分发挥动手勤,文笔佳,善联想的特质,妙笔生花的撰写了《乾元殿颂》。



文章词美义壮,歌功颂德,居然惊动圣听。唐高宗读了颂词,高兴的不得了。当他知道居然是未及弱冠的王勃所作,惊叹不已:“奇才,大大的天才,我大唐罕见的人才!” 金口玉言,三才一出,年仅16岁的王勃顿时仕途坦荡,前途一片大好!

3

祸起斗鸡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这是一个典型的闲职。做官需要研习政务,经吏部推荐,推荐他到沛王府担任修撰,主要是陪沛王李贤学习文化知识,很快他就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

有一天,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相约斗鸡,王勃马上发挥发挥动手勤,文笔佳,善联想的特质,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声言讨伐英王的斗鸡,为沛王拍马助兴。可能是文章写的太好了,此文又传到唐高宗手上。



可惜是马屁拍在马腿上了,这次是小王爷满意了,老皇帝却不满意了。唐高宗看后龙颜大怒,“不懂事的蠢材,典型的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随意虚构,盲目夸大,挑拨离间,对皇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下旨将喧世浮夸的王勃逐出沛王府,外放出长安,滚的越远越好。王勃这次玩大了,把自己玩死了!恨天恨地恨自己,只能灰溜溜的出了长安城。

4

杀奴被贬

王勃被贬黜到了虢州(现今河南灵宝市)担任参军,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秋冬,王勃外放期满,就返回长安参加官员选拔。到他到了长安后,他在虢州擅杀官奴的事情被人捅出来了,立刻就被下了大牢。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证据也很确凿。王勃担任虢州参军的时候,有个名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先是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又擅自杀死曹达了事。按照唐朝法律,官奴是杠杠的国家财产,神圣不可轻犯,擅自窝藏并杀害官奴是妥妥的死罪。



就在王勃哭天喊娘之际,亏他运气好,碰上全国大赦,虽未丢掉性命,但被贬为平民,宣告了他仕途的彻底终结。

5

一字千金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重阳节,时任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了滕王阁,邀请知名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

下野的王勃自然也是受邀宾客。宴会上,王勃借着酒兴,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并顺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X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交了诗文,便起身告辞。阎伯舆看的心花怒放,却发现空了一个字,如同吃了一个苍蝇般难受。



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定是“水”字;应该是“独”字。阎伯舆想要原版的味道,命人再次去请王勃。

下属回来禀告:“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阎伯舆一听,那个气都,好家伙!一字千金,你怎么不去抢,居然敢敲诈勒索本大爷!可又转念想到王勃的凄惨仕途,君子成人之美,我救济他,我自己也能落下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白银千两,亲自送给王勃,换回来一个“空”字!“空字何解?”王勃答曰:“空者,无也。”

6

溺水而亡

王勃自下野后,无所事事,放浪不羁。只能忙碌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旅途中,纵情于青楼中,欢愉于歌姬中,舆情于诗文里,倒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



王勃玩到哪,哪里就会屡屡出现青楼头牌倒贴陪吃陪玩陪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王勃一宿。王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王勃虽放浪不羁,但他从小深受儒家教育,顾家怜亲。因为他擅杀官奴曹达,牵连到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到交趾当县令,从繁华之地远谪到现在的越南。

那时的越南可没有娇小可爱的越南新娘,到处都是土著流民,典型的蛮荒之地。



王勃一直深怀愧疚,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之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简单翻译成白话文,都怪我,都是我的错!最好把我挫骨扬灰,以赎罪孽。我爸因为我的事情被贬到交趾,到那去,交通太不便利了,比上天入地都难!我对不住他老人家!我要去看他!

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春夏,王勃风尘仆仆的跑到交趾去看望父亲。归途中,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也可能是心情不好,反正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阴差阳错,王勃一不小心掉水里了,惊悸而死,年仅28岁,文坛巨星就此陨落了。

7

死后闹鬼

传说王勃死后,还念念不忘他的得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人们来到他的墓前,总能听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吟诵声。

据说到了宋朝,一个秀才经过王勃墓前,听到了坟墓中的吟诵声。

秀才想了一会儿,对着坟墓里的王勃说:“这句子好是好,只是不够精练,要不就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这样既简练也上口。多好!对,就这么办!”正所谓江山自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从此以后,王勃消停了,安安心心睡觉了。

8

领袖点评

王勃此人,少小成名,但短暂一生几无是处。

就引用毛泽东主席对他的评价结束今天的故事吧,“王勃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



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愁满腹一方。”并且把他和贾谊、王弼、李贺、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评点,“都是天才,可惜死得太早了。”

王勃的一生是不幸的,但是他的不幸却造就了我们的幸运,如果王勃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僚,那他也未必能留上那么多精彩的诗文供后人传颂。从这一点来看,能文史留名,后人学习,也算是虽死无憾了!

End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