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时期诸葛亮忠于曹操,那么魏国会不会提前统一三国?

历史上的孔明治军严明,兴兵北伐从没有伤害过敌国百姓,南征蛮夷也是以德服人。

相对于双手沾满鲜血还能写出《蒿里行》,感慨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曹孟德,实在是云泥之别。

孔明把自己一身的军政大权看作是先帝的信任以及兴复汉室的责任,为此他事必躬亲最后积劳成疾死于军中。

死后家无余财,自己的子孙也为蜀国捐躯,自始至终没有谋逆之心。

倘若孔明在出山前,并未有过“三顾茅庐”之事,也未曾见过刘备,孔明是否会投效曹孟德?

要说诸葛家,我信,要说孔明,不可能。

即使世上无刘备,即使就算要孔明死,死外边,当一辈子农民,绝不会跟曹孟德有一句废话。

绝不会跟从曹孟德的,而且百分百没有真香。

哪怕宁可躬耕陇亩,如辽东管宁一般隐居终身,孔明也是甘愿的。

公元193年,曹孟德攻徐州时,大肆屠杀彭城、郯城、取虑、雎陵、夏丘、五地百姓数十万,鸡犬无余,泗水不流。

徐州士民流离失所,当时年约14岁的孔明,随叔父诸葛玄避难,先赴豫章,再转荆襄,躬耕于荆州南阳郡襄阳县境。

孔明出山以前,认真考察过刘表、孙权,但唯独没考虑过实力最强统一大势在手的曹孟德,确实和他少年时经历了这场徐州大屠杀关系甚大。

说白了点,孔明会看得起曹孟德这种屠城的人?别忘了他自己就是徐州人,当初为何背井离乡跑去南阳?

孔明、关羽、张飞等人,只有跟着刘备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价值。

跟曹孟德?呵呵,是几乎所有要职任用亲戚的“唯才是举”?

那么,假定曹孟德当时天良发现,一念之仁,没有进行徐州大屠杀,孔明会不会投效曹孟德呢?

可能一:孔明仍旧可能随其叔父诸葛玄赴豫章,转荆襄,后躬耕南阳。

毕竟诸葛玄原系刘表属官,只是请假去给孔明之父料理丧事。

其后发展同原历史,只是对曹孟德个人的反感大概会少些。

可能二:对曹孟德本身的才具,这点是孔明可以点首认可的,甚至转述刘备之言,称赞他“智计殊绝于人,用兵仿佛孙吴”。

但再次说明,就算曹孟德没有屠城,孔明也还是不会有这种可能的!

孔明绝不会去“篡汉”的,所以后期曹孟德有了代汉自立的想法后,孔明绝不会和他同一个阵营。

那么如果是前期的曹孟德,此时曹孟德还是一个忠心耿耿的汉臣,孔明为了扶汉,不得已跟了他,则孔明的结局就是第二个荀彧!

如果开上帝视角,孔明真的忠于曹孟德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个人猜想蝴蝶扇动翅膀引起的风暴是这样的:

诸葛亮即使投靠曹操也不会受到重用,因为没有诸葛亮,曹操照样会有荀彧、郭嘉,他们照样能做出大事,所以孔明根本没有发挥空间。

可是别忘了,孔明比他们活得久,活生生熬死其他几位(贾诩就免了吧),后期应该会受到曹孟德重用。

到时候孔明肯定不用呕心沥血,大概率能够多活十来年。

以其能力大概率为曹睿托孤大臣,曹丕那里有点难,投靠晚,地位上不去。

司马懿高平陵之战应该不会发生,没有司马家那一帮人,五胡乱华应该不会发生。

之后的蜀中,恐怕就剩下魏延耀武扬威了,像杨仪这样的早就被魏延除掉了。

但魏延不是三国演义那个,并无反骨,只是自不量力又刚愎自用。

没有丞相鞠躬尽瘁的操劳,以贫弱的益州,年幼的阿斗,想对抗曹魏,本就不现实。

再加上魏延穷兵黩武又不懂政治,恐怕蜀国自己很快就会内讧。

所以蜀国先灭,而后东吴,还是魏晋的天下,事实没影响,但时间会早很多年。

虽然再早也不可能轮到曹操,还真有可能轮到文帝或明帝,毕竟蜀国灭得越早,东吴也就死的越早。

最后孔明就成为曹孟德、曹丕、曹睿、曹芳等四朝元老重臣,寿终正寝。

作为诸葛家族有史以来第一个宰相级朝廷大员,奠定了诸葛氏未来和琅琊王氏并称“琅琊王葛”,千年望族的基业。

以上人生历程,听起来也很不坏,货真价实光宗耀祖的人生大赢家。

比起为残山剩水的西蜀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似乎还颇省却一份劳心劳力。

本期的历史知识就讲到这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点,欢迎文章底部留言,我们下一期再见。

本文由作者历史风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