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贯穿秦朝始终的政治路线之争,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说起秦王朝,自然离不开那位奋六世之余烈,创立帝国制度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自29岁秦始皇灭韩开始,38岁灭齐,横扫六国天下一统,自号“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改正朔, 易服色,以水为德。除谥法,分天下36郡,更名民曰黔首。收天下兵器,聚集咸阳,销铸12金人及钟了。 统一度量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徙天下富豪12万户于咸阳。这些基础政策确立后,真正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国家政治路线。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其实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十年间,都没有谈论过政治路线的方案,史料曾记载: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 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整整十年时间,秦始皇按捺并引导着一个愈发急迫的国体确立方向:先不争论,事后再说。这其中固然有对新领土的消化,却也从侧面说明了,秦始皇心中或有一定的隐忧,作为一个开创时代的政治家,他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对不容小觑的政治命题,甚或是,政治炸弹。这个巨大政治路线产生的分歧就是:分封还是集权。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在第一次政治路线的分歧中,王绾与李斯之争。李斯站在了秦始皇身边,赞同了集权制度,他也借此位极人臣。在秦始皇身边的群臣中,李斯是唯一与秦始皇有着相同理念的人。然而帝国制度确立了,但这场政治路线之争却并没有停止。最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其实就反映着路线之争的进一步激化。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坑杀的不是儒生、也不是术士,而是以侯生、卢生等人为代表的传播诋毁秦始皇寡独言论的反体制势力。他们反对的是秦法、秦制,由此恼怒了秦始皇。其实称帝之初的秦始皇并没有打压儒家,甚至拉拢过儒家。在秦始皇四十岁的时候曾与“鲁诸儒生议”而封禅泰山。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於是徵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 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 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於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 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於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於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史记·封禅书》

这一段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儒生以礼法不一刁难,即使儒生讥笑始皇遇风雨,并未见始皇有报复之举。同时秦国的博士,至少有70多人。皇帝称号确立、改制等大的国策方针制定,都有博士参与廷议。儒学作为先 秦显学最大的一派,据秦史专家考证,如李克及其学生伏胜、淳于越、鲍白令之、桂贞、茅焦、叔孙通等 17个有名可考秦朝博士,全都是儒生。而且叔孙通是已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秦二世时期的博士。然而儒生淳于越却发难了,针对分封与集权的政治路线之争。只是这一次秦始皇再也没有耐性了,距离王绾与李斯之争已过去九年,而中央郡县制度也存在了九年。这一次他不想再安抚,也不想再得到认可。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这一次发难,终于让秦始皇下定了决心“焚书坑儒”。 学界为秦始皇到底是坑儒还是坑术士有过争论。其实这些人或者既有儒生又有术士,或都是术士,却都“诵法孔子”。然而无论是否是儒生,言论却无疑鲜明提倡儒家的分封立场。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 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 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 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 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 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 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 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 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史记· 秦始皇本纪》

然而最让秦始皇恼怒的是自己的接班人扶苏,因为恐惧关东人心,欲向帝国制度反对派妥协,为他们求情。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一场政治博弈愈演愈烈。秦始皇终于忍无可忍,他害怕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建立的帝国制度,会随着他的死而崩塌。在秦始皇最后的几年生命中,各地不断传来“始皇帝死而天下分”“祖龙死而地分”一类的天兆或流言,其实这都是有一股势力在推动,那就是山东旧贵族。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沙丘之谋,李斯帮胡亥篡改遗诏。有人认为李斯此举仅仅是害怕“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与蒙恬关系亲密,扶苏一旦为君,蒙恬必为相。然而此时再看这个理由不免牵强,要知道李斯与秦始皇是有儿女亲家关系的,为何不扶持自己那几位皇子女婿?同时即使扶苏继位,李斯至多失去相位,而不会失去名望与财富。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扶苏为山东儒生求情。山东儒生的政治立场鲜明,一直是恪守礼乐周制,鼓吹分封。到最后甚至因此大造对秦始皇的舆论攻击,试图以否定秦始皇个人来挖掉集权制度的合法性。而李斯代表的法家,以及他个人的立场,都是与秦始皇本人高度一致的帝国制度立场。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统一之初,王绾与李斯论战,李斯胜而升任丞相。秦朝后期,儒家淳于越与李斯论战,秦始皇全面确立以吏为师,焚书坑儒,李斯再胜。从秦帝国制度设计上来说,李斯是多项政治制度创新,经济、文化制度统一的主持者和设计者,堪称帝国集权制度的总设计师。李斯答应扶持胡亥的目的,恐怕是保护中央集权这一条政治路线。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从后来的表现来看,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扶苏是张楚政权所打得旗帜之一,说明他深得山东人士之心。 他如果继位,秦朝或许会打开分封的闸口,提前进入刘邦的郡国模式。而胡亥,虽然在政治智力和见识上,远不及扶苏。但在政治路线上,走的是秦始皇不折不扣的法家高压路线,对秦始皇的巡游、工程一并继承。然而令李斯没有想到的是,胡亥虽然没有改变制度和路线,却把基本的政治操守和法律底线,践踏的支离破碎,秦,亡了。

秦朝崩塌的导火索之一

纵观秦始皇这一生,可以看到他在政治路线上一直是孤独的,他向往、开创、明确了帝国集权制度。起初他也知道招抚,但现实是拥护分封的民意太大了,大到出乎他的意料,大到成为时间都无法化解的矛盾。作为秦始皇政治路线的唯一理解者李斯,在秦始皇去世后自然也想保护来之不易的帝国集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