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够跟秦国抗衡的国家,是永远打不死的神鸟

公元前299年,楚国怀王受秦昭王之约前往武关相会,结果被秦王扣押,威胁他割地相让,楚怀王毅然拒绝。三年后,楚怀王死在秦国。秦国将楚怀王的遗体送还。当载着尸体的马车进入楚国境内时,楚国举国悲怜,如悲至亲。

楚国阴阳学家楚南公悲愤之下,说出了一句论断: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一百年后,楚人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建政张楚,敲响秦帝国丧钟,楚人项羽率江东子弟渡江北上,横扫秦军,楚人刘邦紧随其后,亡秦建汉。

至此,楚南公的预言得到了证实。楚南公做出这个预言,应该源于他对楚人的深刻认识。

楚人的特质

当年鲁隐公在世的时候,姬寤生经常跟他以及齐僖公聊起南方的楚人,一般就会发生如下的对话。

齐僖公以哈哈大笑开场:“那简直就是一群野人嘛,听说他们在身上文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姬寤生冷笑:“身之发肤,受之父母,乱涂乱画,实在不妥。”

鲁隐公摇着头叹气:“非礼啊,非礼啊!”

齐僖公:“头发也不束,披在肩上,像个长毛鬼。”

姬寤生:“教育水平还是低。”

鲁隐公:“非礼啊,非礼啊!”

齐僖公:“楚国人会玩巫术,两位信其有乎?”

姬寤生:“唉,这就是文化水平太落后的恶果。”

鲁隐公:“非礼啊,非礼啊!”

齐僖公:“我听说他们还流行穿大红袍。”

姬寤生:“我无语了,衣服岂是乱穿的!”

鲁隐公:“非礼啊,非礼啊!”

齐僖公:“这些倒还算了,据说他们信仰鸟啊蛇啊的东西,对了,还吃人肉!郑公,你怎么看?”

姬寤生:“这太让人吃惊了。”

鲁隐公:“非礼啊,非礼啊!”

三位在交谈中,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对楚国人还活在水深火热的原始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可事实上,要是翻翻族谱,谁能有资格嘲笑楚人呢?因为八百年前,人家楚国也是文明社会的一员。

楚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经介绍,咱们楚人是高阳氏的后人(帝高阳之苗裔),高阳氏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颛顼。颛顼的第五代曾孙吴回,担任当时的火正,被赐为祝融氏,也就是传说中的火神。据记载,祝融跟他的部落当时就居住在姬寤生的都城新郑附近,是正宗的中原人。

后来,因为中原战火连天,变得太危险,祝融氏不得不举族南迁。

因为战事而离开家乡,另辟天地的事情在中国屡有发生,现在居于南方的客家人就是从中原迁徙过去的。据说客家人向不与外人通婚,这样做的好处是保持了纯正的中原血统,缺点是无法与原住民融合,容易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当祝融氏的后人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长江流域,看到许多警惕的目光。他们知道,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落脚,就必须做出改变。

从一些史料上看,祝融氏并没有封闭自己的族群,而是与原住民进行交融。他们给这片经济欠发达、文化较落后的地区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明,但与此同时,也学会了原住民的一些生活习惯,久而久之,搞不清哪些是原汁原味的原住民,哪些是搬来的祝融氏人。到了后来,中原的老乡都认不出他们,干脆统称为楚人,当然,这是比较礼貌的说法,通常中原人都叫他们荆蛮。

对此,楚人毫不在意,毕竟他们生存了下来。渐渐地,他们不但没有自卑感,反而为自己独特的楚文化而感到骄傲。

这是值得赞许的态度,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亦是多元的,对自己的文化自信,才会拥有族群的未来。

强大的适应性,这是楚人的第一个特质。

在最初的岁月里,楚人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们经常受到商朝的进攻,国人被俘虏而去,成为商朝的奴隶。这其中,大概又属帝辛先生干得最过分,帝辛其实就是商纣王。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商纣王经常被大家误会。很多人以为他天天跟妲己鬼混,结果导致亡国。这是不太准确的,事实上,商纣王是一个比较勤劳的国君,尤其喜欢打仗,楚地就是他重点光顾的地方。商纣王的胜率很高,每次都能抓不少俘虏回来,后人分析,商纣王就是抓的俘虏超过了需求,最后管理不当才亡的国。

在商纣王的打击下,楚人的日子很难过,直到他们听到了有一个叫姬昌的人正在镐京召开英雄会,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楚人的酋长鬻熊意识到这是替族人复仇的好机会,马上起程前往镐京参加这一盛会。

因为交通不像中原那么发达,等他赶到会场时,很多人都已经到场了。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疲劳的双腿走向会场。在大门口,他被拦了下来。侍卫们拒绝他进入会场。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怪门卫有眼不识泰山,实在是鬻酋长不像个与会者。

他的年纪太大了,据史料记载,鬻酋长这一年九十了。他能够一个人从荆地来到镐京,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经过一番解释后,鬻熊终于获得了入场资格,会议是振奋人心的,各地来的部落首领纷纷控诉商王的暴虐。受这股情绪的感染,鬻熊分开众人,走到武林盟主姬昌的面前,表示自己也要跟随周王推翻商纣王。

看了看鬻熊,姬昌不禁摇头,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哪里敢指望他去杀敌?当然,这份精神是可嘉的。

鬻熊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诚恳地告诉对方:“的确,如果让我去行军打仗,追逐麋鹿,我的确太老了。但要是让我坐论国事,出谋划策,我还是个年轻人啊!”

老人坚毅的眼神打动了姬昌,他恭敬地从高台走下来,认真地向鬻熊行礼,拜他为师。

从此,这位九十岁的楚人成为周王的智囊。在姬昌被商纣王抓住后,鬻熊积极组织营救,建议姬昌之子姬发向纣王进献兽皮、黄金、美女,最终成功救回了姬昌。

这件事情成为了楚人最大的政治资本,借着祖宗的光,后来楚人常常向周王索取各种荣誉。而三百年以后,楚武王仍然振振有词地介绍自己的祖宗:“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

楚人永远不会忘记,是那个九十岁的老人不辞辛苦,积极参与到讨伐商纣王的行动中,才让楚人赶上了时代的末班车。

永不服老,勇于开拓,这是楚人的第二个特质。

数十年后,又一位楚人首领向北进发了,他是鬻熊的孙子熊绎。此时,这位楚人领袖的身份已经不是酋长,因为爷爷也算是周朝创业的合伙人,周朝第二位天子周成王没有忘记老功臣,特地封熊绎为楚国国君,级别有点低,只是一个子爵。

当然,级别再低,也是干部,是干部就能参加代表大会。

这一年,周成王在岐阳召开诸侯大会,熊绎受邀参加,他的心情还是很激动的,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因为国内也没有什么太值钱的东西,就准备了国内的特产苞茅,这个东西可以滤去酒中渣滓,值不了多少钱,算个心意吧!

怀揣着对天子的敬意和会见诸侯的激动心情,熊绎来到了岐阳,同样,他离得比较远,到达的时间也比较晚,来时,其他诸侯已经到了,比如齐僖公的祖宗、齐国的第二任国君齐丁公,卫前废公州吁的祖宗、卫国第二任国君卫康伯,还有鲁隐公的老祖宗、鲁国第一任国君伯禽,以及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正准备入场。

熊绎洗了洗手,准备进场吃饭。上回他的爷爷被挡在了门外,这一次刚出现,就有人热情地迎了上来,“唉啊,您终于来了啊,就等您了!”

来人满脸堆笑,朝他招手:“快快,把你的苞茅发到食案上去吧,马上就要开席了,要这个东西来滤酒。”

想了想,自己来得迟,干点活也是应该的,他老老实实地解开苞茅,划成数份,认真发到每一张食案上。

苞茅终于摆好了,熊绎伸直了身子,准备找自己的位子入座,会务又热情跑了过来,递过来一大堆木牌。

“来,麻烦你一下,把这些牌子摆好。”

熊绎一看,这是用来安排座位的名牌,以区分天子与诸侯的尊卑席次。熊绎有些纳闷,但他毕竟初来乍到,不好多说话,只有多干活。于是,他认真摆好了名牌。当放下最后一块名牌时,他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没有他的名牌。

也就是说,这宴会堂中,没有他的座位。

那我干嘛来了,敢情就是来打杂的?

熊绎的座位在外面,在庭院中燃烧的誓盟火柱边。

会务将他请了出去,嘱咐他一定要看好这堆火,千万不能熄灭了,过一会儿,天子与诸侯誓盟要用的。

说起来,熊绎的祖上是火正,火正主要有三个工作:观象授时、点火烧荒、守燎祭天。现在让熊绎干的就是守燎。虽说是个祖传技艺,但人家毕竟转行升级成国君了,竟然还把人家当火正,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天子与诸侯终于进场了,没有人注意到熊绎,鲁公伯禽倒是望了他一眼,然后下意识地往旁边移了两尺。

站在火柱旁,熊绎脑子有点蒙,会务又领来一个人,说是帮他一起看火的。

两人一寒暄,哦,你是楚国国君,我是东夷族鲜牟国的国君。

熊绎明白了,原来我还是蛮夷荒服啊!

宴会开始了,厅上杯光斛影,气氛热烈异常。厅外冷冷清清,一蛮一夷坐在火柱边发呆。

熊绎没有喝上酒,也没吃上肉,更没有列席后面举办的诸侯大会,他只是安静地坐在火柱边,盯着那团血红的火焰腾飞跳跃,正如他内心燃起的热火一般。

等会议结束,照例,主办方会给与会者发点纪念品之类的东西。齐、晋、鲁、卫各国都领了珍宝之器,熊绎连搪瓷杯子都没捞到一个。

这件事情让楚国人耿耿于怀。五百年后,楚灵王提起这件事情还愤愤不平,表示当年开会,他们都领了东西,就我们没领到,今天我这暴脾气上来了,干脆派个使者到周室把他们的鼎要过来作为分封的宝器。

熊绎没有进行申诉,当年他的爷爷九十高龄到中原去,带回了荣耀,他带回了耻辱。

回国后,熊绎召集群臣,讲述了自己所受的不公待遇,这引起大家的愤慨,纷纷大骂周文王。

熊绎示意他们静下来,告诉他们,要改变别人对我们的歧视,先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

接下来熊绎率领楚人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这种东西现在称为艰苦创业,史称筚路蓝缕,这正是楚国的立国精神。

过了一些年,熊绎的创业有了一些成就,他专门给周天子送了一把桃木弓和一些枣木箭(桃弧棘矢),这些东西可以辟邪。周王室颇为感动,楚蛮子们经济这么困难,还想着送些当地的工艺品上来。

看来,他们还是没有理解熊绎的真正含义。

如果用来滤酒的苞茅不能替我们换来尊严,我们总有一天会用弓箭来争取。

知耻后勇,奋发图强,这是楚人的又一个特质。

周王室终于领会到了桃弧棘矢的意思,这一明白就已经是五十年后的事情了,有点迟钝,但总算反应了过来。

周王室对楚人采取了行动,周昭王亲自率兵南征,对付这个周室的伙夫,史书《竹书纪年》记载了这三次军事行动。

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

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第一次,周昭王领着士兵去讨伐楚人,渡过汉水的时候,碰上了大兕(一种类犀牛生物),不太吉利,就退回来了。

三年后又去了一次,可天气不太好,阴风突起,气候恶劣,兔子野鸡都吓坏了,结果六个师损失在了汉水。

第三次,周昭王再接再厉,夜色清朗,可以看到五种颜色的光直冲紫微(此紫微是指代表天子的紫微星座),我们的王南巡就再没有回来。

怎么看这也不像一份周王伐楚的记录,而像是野外科考发现珍稀动物的报告,又像天气突变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的清单,也像天象观察记录以及失踪人口登记信息。做出这样奇怪的记录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周军三次南下,三次败北,直接写下来太没面子,只好用文学来修饰一下。

真相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次,周昭王率兵讨伐楚人,结果刚渡过江,就被楚人赶了回来。可能楚人像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一样,使用了犀牛部队,但也许跟大兕这种东西没一分钱的关系。

第二次,周昭王立志雪耻,率兵猛进,结果中了楚人引兵深入的诡计,楚人在恶劣的天气中猛然发起进攻,把周昭王打得大败。

第三次,天气真不错啊,夜朗星清,空中神秘的五线光束直冲紫微,我们昭王惨哪,一去就没有回来,淹死在了汉水里,连尸体都没打捞上来。

前两条事实清楚,无可争辩,第三条各方则有不同看法,中原的官方记录以及流行说法显示,周昭王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德衰),南征的时候,船工厌恶他,给了他一条胶船,船开到中流,胶水溶解,船只解体,昭王掉到水里淹死了。但有人分析,周昭王的船是在河中被楚军弄沉的。

周王室宁愿吃哑巴亏,也要采用第一种说法,毕竟被楚蛮打败这种事情太丢人。

楚人也表示认同这种说法。

很多年以后,当中原人拿这件陈年旧事质问楚国使者时,楚国使者一脸无辜:“你们的周王不是被你们自己的船工害死的吗?关我们什么事?”

经过这三战,楚国打出了信心,又过了五十年,楚人终于有人准备对周朝说不。

这个人是楚国国君熊渠,熊渠是一位传奇人物,力大无比,有一次夜出,发现夜色里有一只老虎趴着,熊渠引弓一射,老虎没有半点反应,下马一看,原来是一块巨石,箭羽深深陷进石头里。这个射虎为石的故事后来被汉代飞将军李广复制了一次。

楚国人对自己这位神射手国君相当自豪,楚国人的骄傲是有底气的,到了熊渠这一代,楚国的强大已经水到渠成。熊渠得到了国内民众的热烈拥戴,进而兴兵对外,伐庸、扬粤,至于鄂。

国力的强盛让熊渠信心高涨,他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宣言: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意思就是,我蛮夷,我骄傲!你们瞧不起我们,我们也不陪你们玩了,我们自己搞一套谥号系统。

熊渠说干就干,分别册立自己的三个儿子为句亶王、鄂王、章王。

从规则的服从者到规则的制定者楚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实在让人佩服,但如果让鲁国人来评判,只有三个字:“非礼也。”

中原的政治体系是共王体系,天下共有一个王,就是周天子,下面的诸侯按照“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来称呼。熊渠自我提拔,把儿子封为了王,自己当起了王他爹,这让周天子颜面何存?

自此之后,楚国把挑战周朝当作一种乐趣,直到今天,楚文化圈还用一句俗语来形容那些倔强不认输的人:“你不服周!”

过了一些年,熊渠把儿子们王的称号去掉,天下人纷纷嘲笑。

看吧,我就说楚国人闲得慌,天下只有一个王,他折腾来折腾去的,最后还不是换回来?

其实,这正体现楚人的高明之处。在立儿子为王的时候,周王室衰微,诸侯多不朝王,还忙着相互打仗。熊渠判定自己就算称了王,周王室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中原各大成员国也没空对付他,先称个王过把瘾。

当然,熊渠也不是过把瘾就死的蛮汉子,在周厉王上台后,熊渠发现这位周厉王很暴力(暴虐),没事喜欢征伐诸侯国,为了不引发非必要的军事冲突,熊渠就把儿子的王号去掉了,反正也尝过当王的爹是啥滋味了。

敢于挑战权威,又勇于向权威低头,这是楚人的又一个特质。

如果你了解了楚人的这些特质,你也可以像太史伯一样论断:楚必兴矣;如果你见过楚人的隐忍与奋起,见过楚怀王誓死不割地的气势,又见过这个有骨气的君王最后躺在一辆草车里被送了回来,你也可以像阴阳师楚南公一样做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