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成就人的是目标,毁灭人的是欲望

"

提到霍光,就要先说到“昭宣中兴”,从霍光辅佐汉昭帝刘弗陵到汉宣帝刘询亲政,期间经历了四十年,这个时期站在西汉王朝权力顶峰的不是汉昭帝刘弗陵,也不是继位之后未亲政的汉宣帝刘询,这个俯视天下的人是霍光。这个和古时名相伊尹齐名的西汉名臣,既没有文化又没有战功,但他却靠自己的谨慎、机敏达到了权力的顶峰。但当权力大到没有人控制,没有人能够制约的时候,难以抑制的欲望又把霍光和霍氏家族推向了毁灭。霍光和霍氏家族的结局,和吕后及吕氏家族颇为类似。我想到了一句话:成就人的是目标,毁灭的是欲望。

谦虚谨慎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霍光的发迹首先要感谢一个人,正是这个人让他走上了仕途之路,这个人就是他的同父异母兄长冠军侯霍去病。正是霍去病的引荐后极力保举,既没有文化有没有军功的霍光才进入了汉武帝恩视野,他没有做地方干部,而是直接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近臣。这个时期的霍光还不谈不上有什么能力,但他已经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就是谨慎机敏,处事小心谨慎,做为汉武帝的助理,从来没有干过一件让汉武帝不满意的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小霍做事我放心,所谓放心也就是信任,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像汉武帝这样的雄主,在他手下做事,随时随地都有掉脑袋的危险。

如果说霍光有什么突出能力的话,似乎还真说不出来因为他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政治能力,而政治能力很难评估,他和搞财务的桑弘羊和搞军事的上官桀不同,这两个人特点就很明显也容易评价。但汉武帝在四个辅政大臣里,把霍光放在了第一位,也就是首辅大臣,这么做不是因为汉武帝老眼昏花,而是霍光突出的政治能力,汉武帝甚至把霍光比做了古时的周公旦和伊尹。实际上,这个时候霍光只有一个身份就是顺臣、慎臣,能力还谈不上,他不过是忠实执行了汉武帝的命令,并没有犯过一丁点错误罢了。这也是霍光尽管没有担任过三公九卿的高官,也没有地方官的执政经验,但却被汉武帝任命为辅政大臣之首的原因所在。

做为霍去病之弟,在巫蛊之祸中没有他相关的任何记录,这就是霍光谨慎和智慧。

霍光的谨慎能谨慎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每次出入宫闱走的路线从不改变,有人专门去测量了一下,发现连半步都没有偏差。作为汉武帝晚年最大的政治事件的巫蛊之祸,霍光做为汉武帝近臣,身处其中却没有任何作为,这本身就十分诡异,没有记录并不等于不参与,做为霍去病的弟弟,汉武帝的近臣,恐怕不被牵连其中人头落地就已经十分有本事了,注意我说的是本事而不是运气,政治上从来不存在运气一回事。霍光在巫蛊之祸中,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史书记载里并没有提及,但史书里提了一个保护汉宣帝人,他的名字叫丙吉。他在处理巫蛊之祸案件时故意拖延时间,面对汉武帝派遣去诛杀罪的使者拒不开门,这份勇气固然可嘉,但没有人替他在汉武帝前进言,恐怕他早就人头落地了。

霍光掌权后,丙吉成为了大将军府的长史,究竟丙吉有何突出的才能得到此官位呢?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他保护了太子刘据的后裔,才得到了霍光的赏识和提拔。丙吉是地方官出身和太子刘据并并无瓜葛,为什么一心一意的维护太子后人呢?难道只是处于义愤,这种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体现霍光治国理政能力的两件事。

对于国策的变更,霍光并没有采取独断专行的做法,而是采用了辩论形式,做为最高领导他不懂业务,那就让懂业务的辩论一下,看看谁的观点更合理,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领导是做决策的。比如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国策,霍光就让儒生们和主管财务的大臣桑弘羊辩论,而霍光则通过辩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这场会议召开了好几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汉武帝晚年所推行的盐铁官营国策,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辩论来听取不同意见,这并不是霍光首创,但霍光通过这种方法纠正汉武帝晚年国策的偏差,可见霍光处事的谨慎和稳妥。

还有一次宫中发生了混乱,霍光第亦个想到要保护好皇帝的符玺,于是他向保管符玺的官员索要符玺。但这个官员对霍光说:“保护符玺是我的职责所在,不能交给你。”霍光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说这个官员能够恪尽职守,并提升了他的官职。以前,霍光作为汉武帝的近臣,从不彰显于前,但通过他执政之后的几次问题处理,大家都对他的正直无私赞不绝口。

清洗所有对手,站在权力顶峰。

但在同为辅政大臣上官桀的眼里,这个霍光不过是因为近臣的身份才得到重用的,尽管两人已经成为了亲家,但是上官桀还是为自己屈居人下而愤愤不平。霍光严谨、讲原则,对于自己的亲家上官桀也不例外,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为妻,并生了一个女孩,上官桀打算把这个孩子送入宫中,给汉昭帝刘弗陵做媳妇,但这件事必须得到首席辅政大臣霍光的首肯,结果霍光认为自己的外孙女还太小不同意,这让上官桀大为恼火,他和儿子上官安决定另找门路。

汉昭帝继位时年仅八岁,母亲钩弋夫人又被汉武帝处死,因此身边需要人照顾,大臣们就把寡居的鄂邑盖长公主接进宫中照顾刘弗陵。这位鄂邑盖长公主有个面首叫丁外人,他和上官安素来交往,因此,上官安通过加官进爵来诱惑丁外人的办法,获得了鄂邑盖长公主的帮助将女儿送入宫中并被立为皇后。这一下上官安成为了国丈,兼任车骑将军,封为桑乐侯。上官安这个人的格局不高,因为自己的国丈的身份便开始自我膨胀起来。他为了报答丁外人,多次和霍光建议加封丁外人,但是这些请求都被霍光拒绝了。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感觉很没面子,丁外人因为没有被封官,也对于霍光也怀恨在心,于是经常在鄂邑盖长公主面前说霍光的坏话。鄂邑盖长公主知道霍光不好对付,便有意和上官桀父子结交。上官桀岳父的一个朋友犯了死罪,需要用钱来赎罪,鄂邑盖长公主便拿出了二十匹马来为他赎罪,这可是一大笔钱,鄂邑盖长公主对于上官桀父子的恩惠和倚重可见一斑。

正史记载里就是鄂邑盖长公主、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他们联合起来,准备除掉霍光,之后废除汉昭帝刘弗陵,立燕王刘旦为天子,然后再除掉刘旦,让上官桀做天子,这是当时的专案组拿出的最后结论。这个结论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首先上官安做为皇帝的岳父,没有必要立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燕王刘旦为天子,这样的人称为皇帝之后,自己不一定能控制得住,搞不好还要祸及自身。实际上,只有除掉霍光这件事是很确定的,至于废黜汉昭帝则经不起推敲。通过这件事,鄂邑盖长公主、燕王刘旦自杀,上官桀父子和丁外人被处死,七十多岁的桑弘羊据说也参与到了这场针对霍光的叛乱之中被处死,到这个时候,西汉所有权力彻底掌握在了霍光一个人的手里。作为人臣来讲,霍光已经达到了顶点,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可以说人生的目标已经达成。

废立之举即是迫不得已,也是事出有因。

但令霍光也没有想到的是,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必须从皇族中选出一个人继任天子,大臣们最开始选择的人是昌邑王刘贺。但昌邑王刘贺抢班夺权的目的过于明显且操之过急,自己从封地赶到京城来,还带了自己身边的一众大臣,想掌控全部权力。

昌邑王刘贺的做法实在不太高明,汉文帝刘恒继位时只带六人且尊重老臣,后来才逐步去除了所谓权臣的权力掌控朝纲,这叫以柔制刚循序渐进,凡事都得有一个过程,而不能操之过急。刘贺的做法不仅霍光不接受,当朝手握拳柄的大臣们没有一个人会同意,但他们都敢怒而不敢言,希望有人做出最重要的决定,而这个人只能是霍光。

于是刘贺被废黜了,他失去帝位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损害了朝臣们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威胁到了霍光手中的权力。这个时候由丙吉出手,适时的将汉宣帝刘询推上了前台,至此卫太子的后裔成为了天子。刘询能够成为大汉天子,靠的不是运气,而是霍光的鼎力支持。

不知进退的霍光,失去控制的欲望。

刘询这个皇帝是霍光拥立的,对于霍光刘询是心存感激的,但是霍光此刻对于权力的依恋已经失去了控制,他以前的优点也变成了缺点。汉宣帝刘询想把自己在民间迎娶的妻子许平君立为皇后,为此他发布了一道诏书,说自己有一把宝剑丢掉了,但自己并不想舍弃它,让天下的人替自己寻找。看了这道诏书之后,很多聪明的大臣便上书皇帝,建议立许平君为皇后。对汉宣帝立后这件事,霍光并没有反对,但是对于许平君父亲封侯的事情,霍光坚决反对,理由是徐广汉是个宦官不能封侯。要知道现在的领导是汉宣帝刘询,作为臣子要维护领导的权威,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而这个时候。霍光所做的并不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是太看重自己的权柄,完全没有把皇帝的威信放在眼里。或者说因为权力的膨胀,他已经意识不到皇帝是要得到尊重的,作为大臣自己不仅要尊重皇帝,更应主动交还权力。

霍光的妻子霍显并不是霍光的正妻,霍光正妻死后,霍显均以妾的身份成为正妻,她想让自己所生的女儿成为皇后,因此想尽办法想让自己的女儿入宫为后。但是许平君已经成为了皇后,她于是又打起了歪主意,趁着许平君怀孕的时候,雇佣太医下毒毒死了许平君。

霍光知道这件事之后,本来想大义灭亲,但在这个时候他犹豫了,自己大权在握,完全可以上下其手将这件事掩盖下来,正是他的这一错误的决定,将霍氏家族进一步推向了深渊。汉宣帝刘询不动声色,反而将霍氏之女立为了皇后,目的就是要让霍光和霍氏一族安心。

当目标一步步变成无法得到控制的欲望时,距离毁灭就不远了。对于权力的贪恋,对于妻子的纵容,对于霍氏家族的骄纵,对于汉宣帝的轻视,让霍光死后不久霍氏一族就被灭门,造成这一结果的罪魁祸首正是霍光本人。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