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名将尉迟曜:唐朝安西孤军为何能坚守半世纪?考古揭示一切

"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剧照

近日,一部创意独特的广告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风靡网络。很多人通过这个短篇电影,知道了唐朝的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知道了大唐西域守军曾经孤悬绝域,泣血相守近半个世纪的悲壮历史。

历史类自媒体有不少关于这段历史的文章,但基本都是煽情的虚构,比如什么《铁血郡王郭昕与三千白发兵》、《安西军战至最后一人》等等,除了郭昕确有其人外,其他都是脑补的故事。

安西都护府在公元763年与中原失去联系后,郭昕(安西节度留后,后加封安西大都护)发挥了关键的核心领导作用。但保障安西四镇坚守了长达30年,在军事战略上发挥关键作用的,还要数安西都护府的第二号灵魂人物——安西节度副使、于阗国王尉迟曜。

唐朝起兵

忠贞不二的于阗王族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长安,唐玄宗逃难于蜀地。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紧急组织了一万五千人的勤王兵马奔赴中原。当时的于阗也进行了动员,当时的国王尉迟胜亲自率五千本部兵马,赴中原勤王。(《新唐书》记载)

五千军队,从数量看似乎不多,但如果参看一些于阗的人口,则是非常惊人的。根据敦煌出土的文书,当时于阗的全部在册人口不过是4400户,总数不过是2-3万人。即使考虑到于阗国王管辖的扜弥、精绝、皮山等城,以及若干隐藏人口,人口总数最多也就5-6万。可以说,于阗为了救援长安,几乎将本国精壮男子全都送到中原了。

尉迟胜与五千于阗子弟兵赴中原后,于阗的治理就交给了他的弟弟尉迟曜代理,两人这一离别就是40年。

后来,吐蕃趁边关空虚,趁机夺取了陇右地区的大批土地。763年,吐蕃已尽陷兰州、廓州、河州、鄯州、岷州、秦州、成州、渭州等大片地区,甚至于当年一度攻陷长安。同年,唐朝又发生了仆固怀恩叛乱,导致河西走廊彻底被切断,安西和北庭也在763年这一年与中原正式失去了联系。

于阗武士

在《二十四史》里留下佳话的尉迟兄弟

尉迟胜来到中原后,经过浴血奋战立下许多功劳,晋封为了朝廷的骠骑大将军。由于离乡过久,而且出于战略考虑,唐代宗在763年允许尉迟胜返回于阗,但被尉迟胜拒绝了。尉迟胜请求留在京师从事宿卫,而将王位传给弟弟尉迟曜。最后,唐代宗李豫答应他的要求,加任尉迟胜为开府仪同三司,封武都郡王,食邑百户。而尉迟曜也在这一年正式成为于阗国王。

785年,隔绝多年的安西一度恢复了与中原的联络。尉迟曜派遣使者向唐德宗上奏说,希望将国王位子让给侄子尉迟锐,也就是尉迟胜的儿子。但是,尉迟胜再三辞退,认为弟弟尉迟曜管理于阗国事多年,于阗百姓生活安定,都心悦诚服,而尉迟锐久居京师长安,对于阗的情况并不了解,不宜让他担任于阗王。唐德宗听从尉迟胜的建议,尉迟胜兄弟间相互禅让王位的事迹,被记录在了《旧唐书》和《新唐书》里,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

实际上,尉迟胜、尉迟锐父子以及五千子弟兵,后来基本没有人再回到家乡,彻底融入了中原。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在唐代就涌现出了诗人尉迟汾、将军尉迟青、音乐家尉迟璋等等,后世的名人更是不计其数。

唐朝起兵

30多年间安西都护府寸土不失,尉迟曜非常关键

尉迟曜,在担任于阗国王的同时,也兼任了安西节度副使的重任。当时的安西四镇,包括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龟兹。于阗,则是安西四镇在南方的关键门户,直接阻挡着吐蕃从青藏高原进入安西的通道。

从755年开始的40多年时间里,尉迟曜的事迹在史书中寥寥无几,仅有唐德宗年间的少数记录,主要是尉迟兄弟推让王位的故事,此外就是唐德宗年间的“宦官贪污安西都护府进贡宝玉”事件。(见拙作《唐朝最悲愤贪污案:西域孤军死守几十年,心血宝物却被太监私吞》)

可以说,尉迟曜在中国史书中,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他的伟大军事才能。但新疆多年来的考古研究里,“尉迟曜”三个字,可以说安西都护府孤悬绝域半世纪里,在各种出土文书中最闪耀的名字!

唐代高僧悟空,曾在求学天竺返国途中,在安西都护府停留生活了多年,当时正是安西、北庭孤悬绝域的时期。在《悟空入竺记》中,记录了短短几句话“次至于阗,梵云瞿萨怛那,王尉迟曜,镇守使郑据,延住六月”,时间大约是787-788年。

高僧悟空在返回长安时是790年,此时安西四镇基本完好。要知道,此前唐朝和吐蕃曾发生过上百年的争夺西域战争,安西地区多次遭吐蕃大军深入进犯,甚至全部沦陷。然而从755年开始算,差不多35年的时间,安西四镇完全依靠自身实力,在吐蕃进攻下寸土不失,这不是一般的历史奇迹!

安西与北庭的地图

在此前上百年时间里,吐蕃进攻安西四镇,主要是从青藏高原西部出兵,翻越喀喇昆仑山,或绕道大、小勃律(今天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区)。于阗可以说是首当其冲,每次都是最先沦陷。然而,尉迟曜镇守的于阗,却在这些年里牢牢阻挡了吐蕃进入安西的通道。只要于阗不失,吐蕃就只能从河西走廊绕道,从东边攻入安西都护府,路途遥远而且补给艰难。

多数学者认为,安西都护府能够幸存几十年,是因为吐蕃将主要兵力用于陇西地区。但几十年里,吐蕃都没有试图尝试出动偏师进攻于阗这道门户?这完全并不符合用兵常理。只能说,真实历史上吐蕃肯定尝试过攻打于阗,但在尉迟曜严防死守下,最终无法得逞。

在和田地区出土的诸多汉文、于阗文文书中,都体现了当地唐朝军民在隔绝时期的实况,比如安排当地军民屯田和兴修水利、向当地村民每户摊派两只野兔做军粮、向屯兵堡垒输送马料和军粮等等。《大历三年(768年)杰谢镇知镇官将军杨晋卿帖》中就写道,“军械破碎不堪,焦烂难蓄”,不得不向百姓征发牛皮、鸟翎用于修补。

唐朝边塞堡垒

“不死”的尉迟曜

791年,北庭都护府全部陷落。此后,安西都护府的结局成为了历史之谜,甚至于安西四镇每一镇的结局,都会引发学者们的激烈争论。

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原先,史学家们多数认为于阗是最早被攻陷的,时间大概就是791-792年,相当于北庭陷落的同时。然而,一份出土文献却结结实实重创了这个观点。

这是一份编号为“hedin24”的民间收藏的出土文书。文书为汉语、于阗语双语,记录了“乘驼人桑宜在神山堡发现异常”,于阗国王下令“人畜一切尽收入坎城防备”,记录者为汉名官职典史、判官,最后落款为“节度副使都督王 尉迟曜”,年份为“贞元十四年闰四月四日辰时”。这一年,乃是公元798年!

这个文书令考古学者非常震撼!尉迟曜在798年还顽强地活着!可以说,只要尉迟曜在考古发掘中“没有死”,就说明于阗还没有丢,安西都护府就还能坚持!尉迟曜用坚强的寿命,通过出土文献,将唐朝坚守于阗的时间又延长了至少6年!

玉龙喀什河

但是在798年后,于阗最终还是陷落了,汉文和吐蕃文史书都证明了这一切,尉迟曜毕竟不是长生不死的神仙。吐蕃最终占据了于阗,并以此为据点又攻陷了疏勒,并且开始长时间围攻龟兹。龟兹保卫战,最终大约在808年获得大胜,安西与回鹘联军全歼了吐蕃远征军。但是此后,安西都护府就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798年前后的尉迟曜,估计已经有70岁的高龄。他的兄长尉迟胜,大约在790年逝世,享年64岁。尉迟兄弟,分别用他们的生命,护卫了中原,护卫了安西。

842年,吐蕃内乱并且瓦解。张义潮在沙州起兵,收复河西和北庭十三州。与此同时,于阗也成功驱逐吐蕃势力,开始了新的一段历史。(作者:陶慕剑)

原创文章,严禁转载。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