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特殊的六位武状元

"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据统计中国武状元有历史记载的共293人。

一、员半千 第一位武状元


员半千为武举第一人,我国第一位武状元。员半千(621~714),字荣期,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原为彭城(今江苏徐州)刘氏,其十世祖刘凝之,为南朝刘宋起部郎,刘宋灭亡后逃奔北魏,自以忠烈比伍员(即伍子胥),北魏皇帝因此封赐其姓氏为\"员\"。半千本名余庆,因拜学士王义方为师,义方非常欣赏余庆的才能,对他说:\"五百年有一贤者降生,你对此当之无愧。\"因此改名为\"半千\"。义方死后,半千与同学何彦先为之修墓植松柏,庐墓三年始去。

二、张三甲 最后一位武状元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张三甲,字鼎臣,号魁轩,又名荣甲,清光绪丙子年(1876年)十月五日生于开州户部寨村,一个清贫而又尚武世家。自幼因受父辈熏陶学到不少招数,及长武艺日精,不管是枪、刀、剑、戟,还是弓箭、软鞭等各有独至之处,尤以大刀起舞称著乡里,其弟冠甲及武友们虽随三甲同时苦学练习,但是不及三甲所学精熟。其父见三甲虽十五、十六岁已成彪形大汉,又兼膂力过人,是块以习武成大器的料,就送他到杨什八郎村拜开州武林高手杨国昌为师,以期三甲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杨师傅精心教练、指点,三甲谨遵师训,刻苦求学,武艺日臻上乘。百八十斤的练武刀耍起来如盘龙翻舞,套数多变,跑马射箭又百发百中。

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参加乡试得中武举,全家及武友为之庆贺。参这是开州有史以来第一名,也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最后一名武状元。

三、朱虎臣 年龄最小的武状元


朱虎臣(1124- ),号武伯,江西浮梁人。《宋诗纪事》记载:绍兴三年四月(1133),朱虎臣年仅九岁,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殿试,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标;朝堂之上他面对群臣,从容镇定,滔滔不绝地讲评《孙子兵法》,推演《诸葛八阵图》。他被朝中大臣赞誉为神童,皇帝特赐予他武状元,官封承信郎。

四、张玉景 唯一一位女状元


张玉景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状元,历史上关于她的事迹不太多。传言她不爱女装,喜欢习武,15岁就当了乡里的武术的头领,当年她想进京考试,却被发现是女儿身,这是个忌讳,理应被杀头,后来她感动了朱棣,赐给她一个武状元的称号。第五位,

五、郭子仪 唯一一位以武状元身份位至宰相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天宝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郭子仪相貌英俊,身材魁梧,为人果敢,公正无私。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

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他居功不傲,宽厚待人,是由武举起家逐步成长起来的闻名遐迩的军事将领。

六、郑冠 唯一一位文武双料状元


郑冠(793?-853?),文武双科状元,字号籍贯不详。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癸卯科状元及第。他长于书法,据元和九年(814年)李蟠述,裴潾正书,《济亭记》为其所篆 。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癸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考官:礼部侍郎王起。试题为《丽龟赋》等。同科有袁不约、李敬方等。取状元后入仕,大和二年(828)登军谋弘远、堪任将帅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同科有李式。后曾官户部郎中,不知所终。

823年,郑冠高中文科状元,828年,郑冠又中武举状元。他因此成为中国历史唯一一位文武双科状元。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