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秦始皇的真正目的在于思想的大一统

"

开头语:在历史上,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向来都是褒贬不一。秦始皇自从称帝以来,在朝政上也是十分勤勉,为后人所称赞。但是秦始皇的暴政,大兴土木也被世人所批判。对秦始皇批判最多的莫过于\"焚书坑儒\"这件事。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残暴的,阻断文化传承的一个君王。如果放到秦始皇的那个历史环境中去考量\"焚书坑儒\"这个行为,其实会发现,\"焚书坑儒\"在本质上凸显的是文化的冲突,其中与齐鲁文化的冲突最为明显。在面对文化的冲突时,如何实现大一统是秦始皇需要思虑的事情,这才有了后来的\"焚书坑儒\"。

\"焚书\"与\"坑儒\"

\"焚书\"与\"坑儒\"是先后分开的两件事情,只不过历史上习惯性的将二者合到一起。

提出\"焚书坑儒\"的是秦朝的宰相李斯。

(李斯)

先来看\"焚书\"。秦朝统一六国后,规定了统一的律法,文字。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即郡县制。

但是其他六国百姓对于秦朝建立的新的制度不是很适应。就比如一个人犯了罪,按照秦朝制定的规矩要\"弃市\",通俗的来讲就是判死刑,但是可能在其他国家之前的律法中,流放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对于废除分封制,很多儒生十分不满,经常发表言论来抨击秦朝的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李斯提出\"焚书\"。

我们所学的是秦始皇把除了医药,种树这些书籍外,其余的关于诸子百家的书全部烧毁。但是通过世人不断的考证发现,秦始皇只是烧掉了一部分的书,大部分的都放在阿房宫。

这种行为比较粗暴,是一种\"愚民政策\"。把之前的文化都切断,禁止你的思想和言论,以此来灌输秦朝的文化。

\"坑儒\"事实上就是比\"焚书\"更加粗暴的方式。这也是由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

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方士卢生和侯生骗秦始皇要炼丹药。失败后又是说秦始皇刚愎自用,又是要逃之夭夭,这令秦始皇如何不怒。在捉拿方士的过程中,秦始皇又听说这民间的儒生对他可是十分的不满意,这才波及到了儒生。

(秦始皇焚书坑儒)

460名儒生均在咸阳被活埋。面对秦始皇这一举动,长子扶苏也曾劝谏,认为儒生都是学习孔子,如果这样惩罚他们,会引起天下百姓的恐惧。可是秦始皇没有听从扶苏的建议。

秦文化与齐鲁文化

细细追究,\"焚书坑儒\"中受害的人以儒生居多。其实,对于这帮儒生,秦始皇早都有要整治之心,这从中凸显出了秦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冲突。

那么什么是秦文化,什么是齐鲁文化呢?

先来看秦文化。秦文化顾名思义也就是秦氏家族所形成的文化。秦文化的形成与一开始秦国的地理位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秦国位于西北地区。相对来说,西北地区的环境要比其他六国艰苦。在加上秦文化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因此秦国人率真,敢作敢当。在性格上比其他六国要剽悍,这也因此使得其他六国经常用\"蛮夷\"二字来形容秦国人。

(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理位置)

商鞅变法使得秦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法治\"的法治思想成为了秦文化的核心。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秦朝会严苛刑罚,因为这正是秦文化的精髓。除此之外,大一统与中央集权也是秦文化的特点。

再来看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合称。齐文化是以道家为主要思想,而鲁文化则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核心。这两种文化在战国时期互相交融,形成独具一格的齐鲁文化,这种文化的中坚力量则是儒生。

嬴政称帝后,他的政策都带有秦文化的特点。在生活方式和执政上,带有秦文化的\"急促\"的特点,与齐鲁文化中的\"舒缓\"形成了对比。秦文化带有逐利的色彩,与齐鲁文化中礼仪道德形成冲突。

泰山封禅时的冲突

面对这种文化的冲突,秦始皇也想过尊重,融合齐鲁文化,这在泰山封禅时就有体现。

泰山封禅是齐鲁文化中的一种仪式,在齐鲁人士的心中,代表的是统一天下的帝王所行之礼。而秦始皇效仿中原的古制,在泰山封禅,这其实体现了他对齐鲁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理解,并且想要齐鲁人士以此来认可他。

(秦始皇)

秦始皇甚至在泰山请来了70多名儒生来讨论封禅的规章制度。

可令秦始皇没想到的是,这礼仪竟然如此繁冗复杂,70多名儒生讨论了大半天也讨论出个所以然。秦始皇耐心尽失,喝退儒生,带着大臣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封禅了。

这其中就凸显了两种文化的差异。秦文化带有功利色彩,对于秦始皇来说,他做了这个事情就好,不拘泥于礼制的形式;但齐鲁文化最看重的就是礼仪的规矩。因此秦始皇自己封禅的行为遭到了很多儒生的讥笑。在此之后,秦文化与齐鲁的文化的裂痕也是愈来愈大。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冲突

两种文化最大的冲突莫过于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讨论。

秦始皇称帝后,建立郡县制。

郡县制是我国行政区划的雏形。其实早在秦国,就已经有了\"郡县\"的设置。这种制度体现的是秦文化中对政权的把控,巩固大一统的政权。

(秦朝的政治体制)

齐鲁文化的核心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倡导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的是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孔子周游列国其目的就是在于恢复西周时期的制度。

因此在当时的朝堂之上,就有不少大臣认为应遵循古制,实行分封制。其中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淳于越。

淳于越是典型的受到齐鲁文化熏陶之人,他崇尚古制,对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十分不满。在宴会之上,看到周青臣对秦始皇阿谀奉承,说郡县制的好处,贬低分封制,十分生气。在宴会之上竟然与周青臣辩论起来。

从这个事例中充分反映出受齐鲁文化的影响,郡县制的实行是面对了层层的阻碍。

思想的大一统

面对儒生对皇帝的嘲讽,对郡县制的抨击,秦始皇做出了一些措施来压制这些言论。他选择了最粗暴的一种方式,那便是\"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在其本质上,体现的是在思想上的统一。秦始皇的这一行为,留下了千古骂名。我们的确要承认,秦始皇的这一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的断层。但如果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去考虑,这是一种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目的在于思想的统一,禁止其他的政治主张。

结束语: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也带来了独具特色的秦文化。可惜的是,秦文化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吸收其他文化,这才给人们带来了\"焚书坑儒\"的灾难。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