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埠到青浦,古镇水弄堂,一道独特的江南风景

水弄堂是江南古镇的特色所在。我从小成长于浙江河姆渡畔的陆埠古镇,工作于上海之源的青浦水乡,对江南的水弄堂有着自己的感悟。

江南的弄堂,是人们生活的空间和交往的通道,历经沧桑变迁。那临河而筑的弄堂,排列着一条条宽窄相间的白粉墙,那平仄交替、人烟稠密、鳞次栉比的建筑中,混杂着斑驳的白墙蚀迹和凹痕的青石板,传递了弄堂的古老和幽深,散发着江南文化的灵性和诗性。弄堂的上空,那辽阔而苍茫的蓝天和白云,放飞着江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古镇上那水波粼粼的弄堂,犹如江南人的性格,既直来直去,又曲径通幽,雅俗兼备。

我小时候,常常穿街走巷玩耍于庭院深深的弄堂之间,古镇的弄堂有铺有青石板、走路叽咯叽咯响的明弄,两边排列着整齐的店铺,青石板上镶嵌的窨井盖花纹,总是吸引我驻足观望,下面阴沟里的潺潺流水,仿佛弹奏出江南的民歌小调。有明必有暗,暗弄堂是智慧的江南人设计的陪弄,它串联起众多的庭院和住宅。这种暗弄,上面都覆盖着屋面,有似隔非隔,空间既分割又相通的效果。它宽的只有一米半,据说当年的轿子可以进出。最窄的只有半米左右,只能一人进出。若是两人相逢,要侧身而过。除了明弄和暗弄之外,古镇上还有一种沟通水陆两路的通道,人们称之为水弄。它可以解决坐船的人上岸逛街市,或是用船运送货物到商铺,同时,它也是古镇取水救火的通道。我小时候最喜欢在弄堂里与出没的动物和家禽玩耍,追逐小狗小猫和鸡鸭,看小狗急中生智灵活地跳墙;看花猫气定神闲优雅地穿梭于人家客堂间;听鸡鸭们在弄堂里追逐嬉闹放声鸣叫。

弄堂人家的生活,千姿百态,上演着“清明上河图”的民俗场景。江南水上弄堂,两岸青石垒砌的河驳岸,夹出一条潺潺流淌的市河。临水错落有致的房屋,连同蓝天白云的倒影,在水中轻轻荡漾,富有江南民乐的韵律。水边人家的条石栏杆上,疏疏朗朗地摆放着红花绿叶。一座座石拱桥,在水中勾勒出一个个圆形倒影,演化为水弄堂里,一条条翡翠的珍珠项链。

在江南,水中弄堂往往要比岸上弄堂宁静,更有诗意。过去,那江南人“开门见河,出门动橹”的生活方式,营造了平和静谧的氛围。杜荀鹤曾有诗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水弄堂中的河埠头,除了洗涤捣衣之外,也是一个经商贸易的水码头,更是说书先生、演戏艺人等登上古镇的文化码头。

如今,江南水弄堂,也因残破斑驳,有些粗糙而衰退,需要用江南文化的基因进行更新和激活。青浦城区的环城水系公园的改造、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的文化注入,都给历经沧桑的水乡古弄堂焕发了青春。古镇的街区在修复和保护中,有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时尚、现代融入了水乡人的生活。那水弄堂,犹如一株枝干盘绕虬曲的老藤,绽放出无数鲜艳的花朵。

旅游点亮了古镇,江南水弄堂经过灯光的照亮,在人们的视野中,原本陈旧而朦胧的街区,渲染出缤纷的画面,人们置身于此,感到迷离和惬意。

落日余晖,华灯初上,我站在古镇的石拱桥上,看到一位水乡少女穿着高跟鞋笃笃在青石板上走着。耳畔传来她唱的由青浦田歌改编的“上海谣”。面对新江南文化的重新脉动,让我有了写诗抒情的冲动。(曹伟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