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谜语、歌谣、戏曲……为古代文明安一个现代的家

或记载成文、或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也深刻烙印在了我们的文化根基之中,让我们得以透视民族精神和民间智慧。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自2018年初全面启动以来,经全国各地近400位专家学者、多个地方工作团队“走街串巷、一字一句”的辛勤工作,目前第一批示范卷编纂成果已正式面世。12月25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主办的大系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1.pic_hd_gaitubao_750x441.jpg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发布会现场。

大系出版工程由中国文联牵头组织实施,其主要任务是以客观、科学、理性的态度,收集整理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及理论方面的原创文献,编纂出版《大系》大型文库,完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同时开展一系列以中国民间文学为主题的社会宣传活动,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民间文学的发掘,推动民间文学知识普及与对外交流传播。

全景展现中国民间文学丰饶广阔的体貌

据 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介绍,首批成果为大系出版工程的12个示范卷,涉及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谚语、谜语、俗语和民间文学理论12个门类,来自辽宁、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苏、云南和四川省9个省份, 煌煌12卷本,1200多万字,300余幅图片及音视频资料,体量丰厚、涵盖广泛。所收作品按照科学性、广泛性、地域性、代表性的“四性”原则编选,在田野普查、文字记录、图片拍摄和音频视频等信息采集以及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特色,多维度、多向度、全方位、全景观地展现民间文学的历史风貌与新时代人文精神。

2.pic_hd_gaitubao_750x441.jpg

▲发布会上展示的“大系出版工程”首批成果的示范卷。

示范卷的编纂力图在内容、形式、类型等方面反映出多样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如“神话·云南卷(一)”选编了23个世居民族、“直过”民族及其他聚居区少数民族神话作品近300篇,具有各民族自然史、社会文化史和思想史的“百科全书”性质,这些作品构筑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 “故事·河南卷·平顶山分卷”囊括了在平顶山民间广泛传播、经久不衰的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幻想故事、动植物故事等477篇,戏迷故事、歪才子故事和“王小儿的故事”勾勒出了鹰城古地的乡风民情;“长诗·云南卷(一)”选编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等23个民族近300篇神话作品,所收录的民间长诗,大多采集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品演唱者多为不懂或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歌手和民间艺人,编者首次将《宛纳帕丽》《南波冠》《葫芦信》校正为傣族“三大爱情悲剧”,是本卷编纂成果中最突出的学术贡献;“谜语·河南卷(一)”从搜集的3万余首民间谜语中选编4000余种谜底1.7万余首谜语,其中,特别有针对性地根据河南地区谜语流传的特点收录了歌谣谜语与故事谜语,对原民国时期的谜语文献采录的民间谜语也尽量收入,存量丰富谜语沉淀出了中州大地的文化底蕴,是迄今为止中国谜语搜集史上最丰厚的文献;“俗语·江苏卷(一)”中不少条目的俗语用民间生活知识或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来解释;“谚语·河北卷”从几十万条资料中打捞出成千上万条谚语进行方言注解和文化语境阐释。

682839089948657604.pic_hd.jpg

▲发布会上展示的“大系出版工程”首批成果的示范卷。

除了民间文学的总结爬梳,大系“理论(2000-2018)·第一卷(总论)”则是21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界第一次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大规模收集、整理、编撰、回顾,涉及诸多学者、诸多论题,基本上涵盖了新世纪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理论发展的多个面向。

“给古代文明安一个现代的家”

科技正全方位改变传播生态,也在为民间文学传承开辟更多可能。据悉,此次大系出版工程既有精致的传统纸媒产品,书中还有二维码传递相关民间文学音视频,拓展了纸质书的内容维度,从而演示活态传承样本。

865915793556577006.pic_hd.jpg

 ▲发布会上展示的“大系出版工程”首批成果的示范卷。

如“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中,读者可以通过视频欣赏赫哲语说唱,了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赫哲族古代部落时期的征战、迁徙、社会、生活等英雄史诗的历史功绩;“歌谣·四川卷·汉族分卷”中,把以儿童为对象的催眠歌、自然事物歌、童趣歌、事理歌、游戏歌、数字歌、绕口令、颠倒歌等作为地方特色产品,读者可以听到古朴淳厚的四川民间歌谣,其语言形象逼真,极富童趣;“小戏·湖南卷·影戏分卷”多选材于民间影戏手抄本,梳理了历史与发展、剧本形态与剧目题材、影偶及雕制工艺,归纳和罗列了湖南影戏分布、“铁词”、传承人传抄剧目剧本、代表性传承人小传、影人图例、研究成果目录索引等较为全面的文本信息,建立了视频资料库,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还原各区县小戏的地方韵味,并通过地域腔调延续历史文脉。

“我们民族有着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海量和样式纷繁的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冯骥才说道,“然而这种无形地流动在民众口头间的文学,本来就是生生灭灭的。在社会转型期间,很容易被忽略,从而流失。面对如此巨大而珍贵的文学财富、文化财富、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对它进行一个空前庞大、复杂、严谨、科学性极强的数字化整理工作,于是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数据库工程。我们要给古代文明安一个现代的家。这个家必须是:严格的学术分类、科学的程序编程,完善和方便的检索方式;以利于确切的保存,并有利于传播,使用和弘扬。”

据冯骥才介绍,早在5年前,中国口头文学数据库的第一期工程完成,8.4亿字的民间文学进入数字化管理。而在几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中,如今民间文学纸质本已达28000本,字数近40亿字。尤其此次《大系》文库建设,是大系出版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有史以来记录民间文学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种类最齐全、形式最多样、最具活态性的文库。“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历史性的一步,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远;专业上仍十分艰巨。但这是我们这一代文化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是一件必需做好、必需完成的工作。”

在发布会上,还举行了大系出版工程首批示范卷成果图书捐赠仪式,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代表接受了捐赠。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彭丹/摄
编辑:陆正明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