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为何爱画老鼠娶亲?上海年画画过外国马戏?来上历博寻找年画里的秘密

一个胖娃娃,上穿八仙红袄,下着翡青裹裤,头梳银锭双髻,肩披桂花宝盖,颈戴元宝银锁,弯眉笑眼,身呈团形,丰硕圆满。新年期间这个憨态可掬的喜娃娃形象在上海人家里十分常见,它来自于年画《一团和气》,寓意和谐如意。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年画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逐渐成为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

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承古萌新 瑞霭迎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年画展》12月27日在上历博开幕,展览精选了两馆所藏的来自全国27个地区的年画共87组,内容涵盖全国主要年画流派和典型作品,主题包括传统年俗、祈福纳祥、生活场景、民间信仰等多方面内容,形式上既有传统木版年画,又有月份牌画、挂钱、屏画等不同类型,全方位展示了年画这一民间工艺的艺术魅力。

观众在欣赏“福字图”、“令旗门神”等祥瑞祈福年画。

作为地域文化大辞典的年画

从第一张成熟的作品算起,年画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从未中断。它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浏览古代年画,一团和气、五子登科、麒麟送子,以及大量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演义小说,几乎无所不包。

不同地区丰富多样的绘画风格,也透露着各地鲜明的文化个性。苏州的桃花坞和天津的杨柳青并称为“南桃北柳”,是我国传统年画艺术的代表。杨柳青年画因邻近京城,深受宋元院画的影响,注重写实,描绘细腻,尤其是采用了木版套印加彩绘的手法,往往能设计出各种适合不同地方贴的年画,比如把鱼的年画贴在水缸侧面,从水缸里舀水时,水光波动,贴于侧壁的鱼儿看起来也在游动,灵动有趣。桃花坞年画则出自江南富庶之地,追求重彩异色,呈江南富态,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民间传说,还有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采茶牛图》就体现了“打春”这一民间习俗,图上列有十二月大小,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等内容,以十二个采茶女代表十二个月份,并配有讲述民间小故事的《采茶歌》,内容丰富,又有江南地域特色。

根据清末湖南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制作的互动装置,在农历庚子年来临之际,让观众们在博物馆里咂摸浓浓的传统年味。

此外,杨家埠年画产生于齐鲁大地,作品质朴简洁、憨厚纯净;绵竹年画深受巴蜀文化影响,人物逼真、造型夸张;鲁迅先生曾大量收集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古朴、夸张、粗犷,色彩鲜明,以橙、绿、桃红三色为主,简洁、鲜艳、明快的手法极具北方乡土味道。展览中,一张《三星人物图》来自新疆哈密,也打破了以往认为的边远地区不产年画的概念。

上海旧校场年画紧跟时代发展,实为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技术更替以及消费群体趣味变化的产物,如《西国车利尼大马戏空中悬绳大战》描绘了1889年西方马戏团来上海演出的场景,画中金发碧眼的外国演员把头发扎起来吊在高处,四肢悬空表演杂耍动作,生动逼真;《大上海繁华不夜天》月份牌中前景是一位身着旗袍的时尚女子,远处窗外是南京路口四大百货公司灯光闪烁的繁华夜景,表现了当时上海的城市景致和上海人的仪态风貌。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介绍,此次带来的年画原为学者卫聚贤收藏,他曾在上海银行界工作,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他将这批藏品从上海带到重庆,解放后将其捐赠给西南博物院,也就是重庆博物馆的前身。此次展览使这批年画得以回到上海展出。

以“老鼠娶亲”为母题,各地根据当地民俗创作不同版本的年画。

蕴藏在年画里的年味

张贴年画是中国古代必不可少的春节民俗活动,承载着百姓最朴素的新年愿望。同时,年画题材中也有许多反映过年的喜庆场面,记录下了每个时代不同的过节风景,展览第二单元“岁时:喜乐与愿景”就集中展示了年画里的年味。

来自湖南滩头的《老鼠娶亲》年画最为典型,恰好明年是鼠年:画中一队老鼠抬着轿子而来,里面坐的是戴着凤冠的老鼠新娘,送亲的老鼠们前呼后拥,有吹喇叭的,有举牌的,还有提着礼品的,好不热闹,它们一个个大模大样,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画面引得不少观众发笑。

上历博城市史研究部邵文菁介绍,老鼠娶亲在全国有不同的版本流传。有人认为老鼠选夫婿最后选到了猫,把女儿嫁到猫肚子里,以此表达明年没有鼠害的愿望。还有种版本说,为了祈祷来年太平,人们就在老鼠成亲的晚上早点熄灯,并准备好花生瓜子等嫁妆,和老鼠打好交道。也有少数民族地区把老鼠当作图腾,认为它们带来了稻谷种子。还有地方把这一主题和《西游记》的故事结合。在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里,也出现了老鼠娶亲。“老鼠娶亲”主题的年画被视为“吉祥物”,在融合了状元及第、敲锣打鼓的欢庆画面中洋溢着过年欢快的气氛。

年画艺人常常借助谐音手法,结合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创作出诸多吉祥图案。寿仙桃、梅花鹿、葫芦、蝙蝠、瑞兽、如意等纹饰以及门神、灶王、福禄寿三星等民间信仰,都是年画创作的常用题材。年画寄托着百姓无尽的祈盼与祝福:希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祈求家庭富裕,多子多福;希望迎福纳祥,驱灾避邪。苏州桃花坞的《福字图》多用于中堂,大大的“福”字占据了整个画面,凡富贵寿考、健康安宁、吉庆如意、全备圆满皆可为福。用各种吉祥图案装饰“福”字,并采用对比鲜明的色彩,明快热烈,渲染了喜庆的气氛,上方窗景则有梅兰竹石点缀,动静相宜。

展览现场的装置中也洋溢着春节的气氛:展区以一扇红色大门开始,门上贴着门神,门楣上贴着挂钱,以吉语雕刻于红纸之上,点缀门户,年画元素无处不在。展区最后是一面祈福许愿墙,观众可在空白许愿牌上写下祝福。

展览将持续至明年3月1日。展览期间还将举行雕版印刷、猜灯谜等亲子活动,在农历庚子年来临之际,送上一份传统年味大餐,让观众们在博物馆里感受浓浓的传统年味。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张熠 题图来源:蒋迪雯 摄 图片编辑:徐佳敏

题图说明:观众在欣赏清代苏州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寓意吉祥喜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