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皮影戏为何只盛行于台湾南部?

长方形的戏台上,电灯泡发出黄色灯光,演师操作手中的两支木杆,影偶就由站姿变坐姿,或是飞跃弹跳,再加上后场乐师的弦曲锣鼓声,台下的观众便跟着进入戏中的情境,这就是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纸影戏”“灯影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戏剧。在台湾,皮影戏又称“皮猴戏”,相传它是随郑成功的军队传入台湾的。

据说,郑成功军队中有一位广东潮州兵,名叫“阿万师”,在军中表演皮影戏。后来,阿万师定居高雄,组班在喜庆活动或迎神赛会上演出,皮影戏就逐渐流传开来。

皮影戏从广东潮州传到台湾南部后,盛行于冈山和凤山一带,在北二层溪以南、下淡水溪以东的村落中,拥有广大的戏迷。

皮影戏在南台湾盛行,可以从台南普济殿嘉庆24年重兴碑记碑文中看出。

这段碑文被当作是皮影戏传入台湾的最早记录。

碑上写着“禁:大殿前埕,理宜洁净,毋许积科以及演唱影戏。”碑文讲的是普济殿要保持干净,晚上不可以在这边演皮影戏,从此碑文可以看出皮影戏当时在台南很兴盛了。

台南古时候是台湾的政治中心,因此许多戏剧先行于台南,接着随着民众迁移的足迹,逐渐向其他地方流传。

拥有“人员简单”“装备精少”“演出价廉”“搬迁容易”的皮影戏,理应迅速地流传到台湾中部、北部才对,但它却没有像布袋戏一样遍布于台湾各地,而只流行于南部一带。

皮影戏从广东潮州一带传入台湾南部后,著名的皮影戏师傅大都定居于此,技艺传承于此,几乎很少外流,并且台湾南部距离广东潮州最近,是潮州民众迁移台湾的重心所在,因而皮影戏只流行于台湾南部。

台湾东华皮影戏团家传剧本

皮影戏借由民众迁移散播于南台湾,由于文献所记载的戏团大都在高屏地区,尤以旧时代的高雄弥陀地区,也就是现今的弥陀、茄萣到援中港一带以及永安与梓官最为盛行,所以这里被称为“皮戏窟”。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