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90后已然“艰难”,为什么不对自己更好一点

摘要

中青评论

追求较高品质的生活,并不一定要通过大手大脚地花钱,在消费方法上多花一些心思,同样可能超越循规蹈矩的生活,让消费获得更多回报,让“省钱”成为一种快乐。

随着新年钟声敲响,初代90后将陆续步入而立之年。然而,即便我们30岁了,似乎还有观点认为90后是“不懂事”的一代。尤其在消费上,父母辈经常以为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不存钱,将钱花在没有“意义”的享乐上。前几天,就有调查报告指出,95后“花钱更多是为了图爽图开心”。

父母辈自有其消费观念,而他们的父母辈,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和父母辈的消费观念一样存在冲突。在观念差异之外,一些细节容易被忽略。很多年轻人看似朋友圈光鲜亮丽,不是因为家里多有钱或者沉迷于无节制消费,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在规则内把日子过好。

就比如我,作为一名信用卡玩家和酒店、民航常旅客用户,大家用“羊毛党”来形容我这样的消费群体。我在“玩卡”的过程中,不强求结果,只在活动规则内行事,这对提高生活质量已有很大帮助。当然,一些人逾越规则和道德的边界,为了薅羊毛而薅羊毛,则难免走上违法的道路。

我的消费观是以合适的方式,花该花的钱。启蒙我形成这种消费观念的,是信用卡。在我的朋友圈里,很多大家眼中的光鲜都是通过使用信用卡而得到的。

很多年轻人用信用卡,多半是被开卡礼所吸引,这无可厚非。开卡礼之后,其实信用卡还有很多权益等待发掘。大概在使用信用卡2年多后,我成功达到某银行“毕业”额度,获得了一张性价比很高的白金信用卡。这张信用卡拥有包括免费机场CIP(要客服务)、远低于市场价格的5星酒店入住、免费洗牙、免费特殊体检等诸多权益。当然,这些权益不是银行白送的,需要缴纳3600元年费,但可以通过积分来兑换。这意味着只要积分达标,就能免费享受这些权益。

当然,年轻人合理使用信用卡,其前提是对信用意识的深刻理解。有的人开卡过多,连自己有多少张卡都不记得;有的人过分依赖分期还款,结果超出了自己的偿还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信用卡提供给用户的福利,是对用户信用意识的嘉奖。如果持卡人挥霍信用,轻则负债累累,严重降低生活水平;重则影响征信记录,甚至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给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如果说玩信用卡还需要费点脑子,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那么民航常旅客则是“无脑”就可以“上车”的。如果你每年都会坐几趟飞机,无论是出差还是旅行,我建议你去注册航空公司的常旅客,将每次飞行里程累积起来。飞得少的,一两年内多少也能兑换一张飞行距离在600-800公里的短途机票,而飞得多的,除了能升级为高等级会员,还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出国旅行是去新西兰,出行时间是旺季,我也没有提前半年甚至一年购买早鸟特价机票,那次,我用在航空公司积累的10万里程,兑换了五星航空最新机型的往返商务舱机票,只付了500多元人民币的税费。这条线路往返商务舱的含税价格,在我兑换机票当日接近4万元,这显然是我这样的普通人难以承受的。

除此之外,我还有很多少花钱又高品质生活的办法。前些天,我就以249元的价格从某会员制商店买了10斤品质有保障的JJ级车厘子,实现了今年的“车厘子自由”。这与玩信用卡、常旅客计划类似,以合适的方式去花该花的钱。

年轻人有活力、有想法、有开拓眼界的需求,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应当得到尊重。其实,追求较高品质的生活,并不一定要通过大手大脚地花钱,在消费方法上多花一些心思,同样可能超越循规蹈矩的生活,让消费获得更多回报,让“省钱”成为一种快乐。

2020年即将到来,21世纪20年代即将开启。在不确定因素环绕的时代,我觉得对新一年、对新生活的美好期许,应该是要把生活过好、而且要过得更好。按照网络上流行的说法,90后们已然如此“艰难”,那么,为何不对自己更好点呢?

撰文/陈城

微信编辑/王钟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