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1.8 | 人民日报旗下发了则征婚启事,震惊海内外

作为每接父母一个电话必被催婚的90后,派派君今天要讲一个关乎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脱单。

为了脱单,从古至今的人没少想法子,古代靠媒婆一张嘴,近现代(还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则靠媒体文案,名曰:征婚广告。

史上今日,有一则征婚广告横空出世,成为标志性历史事件。到底是哪桩?让我们先从最早的征婚广告说起——


图/吴瑕

最大男子主义的征婚——
章太炎:女方要有服从性质

历史上有一个征婚广告大爆发的时代,那就是民国,在恋爱自由思想的冲击下,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抑千年之久的男男女女都坐不住了,上至文坛大咖、下至风尘女子都到报纸上寻找脱单机会。

较早引领征婚风尚的当属民国著名的狂浪文人章太炎。


章太炎资料图

1912年12月,独身十年、已经43岁的章太炎终于感到寂寞了,他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征婚告白》,条件是这样的:

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

章先生您本人不是倡导男女平等的吗,怎么就要求女方服从呢?此征婚之言一出,马上有人在报纸上怼他了,把他的三条要求一条条反驳,对于第三条直接说他“毫无人道主义”,把夫妻关系按上了“强国与弱国”“奴隶与主人”的性质,最后还劝他赶紧改了吧,要不然您就“无人问津”了。


1912年12月20日,《申报》上海版所登《质问章太炎先生求婚广告书》

这位读者的话似乎应验了,征婚广告发出去后没见有什么效果。但章太炎的朋友知道后,直接给他介绍了一位名门闺秀汤国梨。第二年夏天,44岁的章太炎就娶了小他16岁的妻子。


汤国梨资料图

最我见犹怜的征婚——
论从良妓女的文采

1922年2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登了一则大吸眼球的征婚广告:《堕坑妓女登报征夫》。

这是一名21岁、名叫黄雪花的香港妓女写的,她自称才貌双全,厌弃烟花生涯,想要从良,所以登报寻找能给她赎身的人:

自维陋质,少堕烟花。柳絮萍轻,长途浪遥。

茫茫恨海,谁是知音?黯黯情天,未逢侠士。孽缘已满,夙债堪偿。

无奈未遇知音,难奏求凤之曲。每念红粉飘零之苦,同抱天涯落拓之悲。

好景无多,名花易谢。雅不欲托报章而择配,登告白以求凰。

翻觉红粉颜羞,难免文人讥讽;奈何东皇力薄。可恨护花无方。

章台作客,大半征逐风尘;惜玉怜香,总之花丛稀见。

叹年华之逝水,付夙恨以何如?

若蒙君子如司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之慧眼,不弃花丛贱质,请速惠临。

被招者,以二十二至四十三岁为合格,身价(赎身费)二百二十元,条件面订。


资料图:民国时期的妓女

不得不说,这是被美貌耽误了的才女啊,柳永看了估计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来民国的妓女也不是好当的,没有好文采的话连广告都打不了。

至于她提到的220元,当时普通工人的月薪是15-20块,像陈独秀这类知识分子月薪是400块(高收入人群了),估算一下,至少要是个中产阶级才能较为轻松地“买”她。最后她是否找到良人就无据可查了。

最可乐的征婚:
一个被老爸打击的胖妹子

民国时期的征婚广告千奇百怪,奇葩多,有意思的也多,一位署名“胖的侬”的女孩就很有个性,短短几百字读来实在太欢乐了。


“胖的侬”的征婚广告

“胖的侬”说自己是个有点胖但性格温和的人,在小学堂的时候就有了心仪对象,“人很伶俐,很柔和,又很美丽,对我常常含着笑容”,两情相悦下可巧校长就来做媒了,自己开心极了。

但是老爸见过男孩后却极力反对:

“你身子已经太胖,性情又如此柔和,若再配上肥的他,将来生的儿子,岂不像胖冬瓜一样?你的性已太和,又配他的柔,将来岂不要软在一堆,变作棉花团么?”(这老爸的毒舌是怎么练的,不行了让我笑一会)

旧式家庭的“胖的侬”只好遵命分手,后来她还看了几家,但不成功,于是就来登征婚广告,找一个“能够有一个瘦弱身体、暴烈性的男(我父亲理想中)性来破我的寂寞么?”

感觉她不是来征婚,而是来挂她老爸的!

最轰动的征婚:
惊动海内外,已成时代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征婚广告在一段时间里几乎绝迹了,直到39年前的今天。

1981年1月8日,《市场报》编辑赵立崑拿着新鲜出炉的报纸仍在忐忑不安,他盯着左下角那个看似不起眼的“豆腐块”,整个人却有一种悲壮感,因为他帮一个刚摘掉“右派”帽子的40岁男人登了一则“求婚启事”。

没成想,竟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则征婚广告。


《市场报》资料图(他带的是变色镜,不是墨镜哟)

这则只有68个字的征婚广告是这么写的:

“求婚人丁乃钧,男,未婚,四十岁,身高一米七。曾被错划为右派,已纠正。现在四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数学教师,月薪四十三元五角。请应求者来函联系和附一张近影。”

今天在我们看来寻常不过的征婚广告,在当时可谓是破天荒。毕竟在十年文革阴影尚存、改革开放春风还是小范围微风的环境下,帮一个政治敏感的人公开“求偶”,不知有多少唾沫星子要飞来淹死他。

而让赵立崑有“为民请命”的悲壮之举的丁乃钧确实也是个命运多舛的人。

丁乃钧在18岁那年被划为“右派”后就下放四川农村,一待就是20年。1979年摘帽后,他就被安排到四川江津地区当老师。

年近40岁的他已经成了大龄剩男,当时他就想找一个老婆,然后回江苏老家定居。在周围热心亲友的帮助下,他几乎每周都会去相亲,但就是没有合适的。

丁乃钧于是大胆地把目光投向了媒体,他给《人民日报》旗下的《市场报》写了一封想登征婚广告的长信,这封信在1980年12月下旬到了赵立崑手里。


人民日报社退休老编辑赵立崑手持30多年前的《市场报》介绍当年他编辑的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图/人民日报

此后一周,赵立崑想这个事想到头秃,到底要不要登?这时候他想到曾在内参上看到的一件事:一位浙江老母亲给中央领导写信,说她儿子老大年纪了还找不到媳妇,请领导帮她找个儿媳。

赵立崑与编辑部同事讨论,觉得大龄剩男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咱应该给老百姓办点好事。但这事毕竟太过“出格”,最后就在报纸不起眼的位置登了个豆腐块。

忐忑不安半个月后,编辑部收到了丁乃钧的报喜信:“启事见报后,已有270多人来信联系,8人来访。我已基本选中意中人。她是吉林一所卫校的教师,叫张丽瑛。”


丁乃钧寄来的报喜信,被编辑改得“一片红”,可见用心。图/赵立崑接受《 青年周末》采访提供

编辑部的人激动了,丁乃钧终于脱单了,他们的“月老”行为也没有犯错误。丁乃钧结婚的时候还特意给编辑部寄了喜糖和结婚照。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则征婚广告竟成了“爆款”文,获得了超规格的转发,新华社专门对外发了英文通稿,路透社、朝日新闻、美联社等外媒都转发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啊!

看了这几则征婚广告,还没脱单的你是不是有灵感了,要不也在朋友圈征个婚?(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策划 | 蒋铮 王倩
本期主持 | 吴瑕

审签 | 李志文
实习生 | 徐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