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作家说太原:晋祠

文/家奴

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说,“昔智伯遏晋水灌晋阳,其川上朔,后人蓄以为沼。沼西枕山际水,有唐叔虞祠。”

这是和晋祠有关的最早记载,至今至少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唐叔虞祠位于晋祠北侧,当年周成王剪桐封弟,将叔虞分封到唐地,叔虞的儿子燮父改国号为晋。

后人为了纪念第一代晋君叔虞,就在晋水源头修建了叔虞祠,后人称晋祠。

公元 532年,北魏权臣高欢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天龙山上建有他的避暑行宫,但高欢光顾最多的是晋祠。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后,将晋阳定为别都。

在晋祠南五里有晋王岭,得名于这儿的三座王墓。

七贤祠位于晋祠文昌宫内,供奉着晋祠乡绅学子崇拜的七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豫让、李白、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于谦和王琼。文昌宫前,是智伯渠,春秋末年,智伯讨伐赵襄子,修渠引晋水以灌晋阳。晋伯被赵、魏、韩三家消灭在晋阳城下之后,他的家臣豫让在晋祠以北一里的赤桥下谋刺赵襄子,留下芳名。白居易祖籍太原。

对晋祠影响最大的是李渊、李世民父子。

公元617年夏天,李渊来到晋祠,为起兵祈祷。617年7月,李渊在晋阳誓师起兵,仅仅126天之后便攻占了长安。第二年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

李世民跟随父亲在晋阳居住多年,时人称之为太原公子,贞观十九年十二月,唐太宗在东征高丽的归途中来到了太原。第二年正月二十六,唐太宗驾幸晋祠,留下了晋祠最为珍贵的文物《晋祠之铭并序》。

庆历三年和庆历四年奉使河东的欧阳修和陕西四路宣抚使范仲淹来到太原,留下诗《咏晋祠水》。

难老泉亭的北侧,是北魏便有记载的鱼沼飞梁,飞梁之后,便是圣母殿。

明代嘉靖八年状元罗洪先为晋祠留下一首极为隐晦的诗:“悬瓮山中一派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飘火劫山移步,五十年来帝母临。”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攻灭北汉之后,火烧被称之为“龙城”的晋阳,拔龙角,钉龙脉,次年又引汾、晋之水冲灌晋阳废墟。

宋景德年间,太原地震,据说悬瓮山移步半里。悬瓮山之名缘于山腹有一巨石,形如瓮形,毁于宋仁宗年间的一次地震。

天圣初年,赵宋王朝在翼城县故城村叔虞真正的始封地重修唐叔虞祠。天圣六年,又在翼城县剪桐坊新建唐叔虞祠。与此同时,唐叔虞祠改祭民间俗神,圣母取代了叔虞主祭神的位置。

圣母殿南方百余米,有王琼祠,祠前有两株古银杏树,是明代重臣王琼亲手所植。

唐代大将尉迟恭建梵刹,并由唐高祖赐名为奉圣寺。寺内有尉迟恭的挂甲松。

1213年,蒙古兵攻太原,奉圣寺毁于战火。元代由高僧洪智重建。

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四十二岁举人刘大鹏落第归家。隐居于晋祠堡外赤桥村,历时五年,完成《晋祠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