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国奇女,因鲁迅被后世视作“大反派”,实际却是个抗日烈士

80后的小伙伴,都学过鲁迅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一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了刘和珍君这样的爱国女学生,也知道了杨荫榆。

▲鲁迅画像

在这篇文章问世以前,杨荫榆与刘和珍的名字都差不多,知道的人都没有多少,但在此文发表后,却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遗憾的是,这不是什么好的名声,鲁迅先生说她开除了6名参加爱国活动的学生,还说她“广有羽翼”,其实我们都错怪她了。

首先,鲁迅先生说杨荫榆“广有羽翼”,其实不是这样的。杨荫榆的出身很普通,不到18岁就被迫嫁给了一个蒋姓少爷,家里人看中了对方的家世,却不知这家少爷是个傻子。不甘于命运安排的杨荫榆离开蒋家,终生不再谈婚论嫁,后来她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公费到美国留学。杨荫榆从美国研究生毕业回来后,因为作风严谨,又是学历比较高的女性,所以北洋政府选为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绝不是因为有什么高贵的出身靠山。值得一提的是,杨荫榆还是杨绛的三姑母。

▲杨荫榆烈士旧照

其次,鲁迅先生说杨荫榆女士开除了6个参加爱国活动的学生(其中一个是鲁迅先生的爱人许广平)。杨荫榆性格比较古板,她认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不要掺和政治上的事情。当时的中国军阀、党派,到处都是混乱一片,杨荫榆认为老实呆在学校上课是对他们的保护。真要想救国的话也要等到完成学业,思想成熟稳定之后,在学校不可以参与社会活动。

另一方面,发生学生不听劝阻,参与政治活动的事情后,杨荫榆没有留一丝情面,直接开除也是杨荫榆的性格使然。据说侄女结婚时,杨荫榆竟穿着一身白衣配白皮鞋去参加婚礼,由此看来杨荫榆就是这样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要针对谁。这件事情过后,杨荫榆也辞去了校长的职务。

▲二乐女子学社旧址

晚年的杨荫榆在苏州的家里办了一个学校,专门教女子念书。当时周围住的邻居们经常受日本人的欺凌,杨荫榆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作为女学生集中的地方,更是难以幸免。忍无可忍之后,杨荫榆孤身一人跑到日军驻地,当面递交了用日文写的抗议书,还痛斥日本军官违反国际公约,要他们严厉约束下属,不得欺凌妇女、抢掠财物。日本军官看她日语十分流利,又气度不凡,便嘱咐士兵不要为难她,并按照她的要求退还了抢掠的财物。

如此一来,周围的妇女都将杨荫榆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视为庇护所。杨荫榆对此则是来者不拒,并拿出积蓄扩建房屋。对此情景,日本人愈发不满,于是他们提出征用杨荫榆的宅院,结果遭到后者严词拒绝。从此,双方矛盾逐渐激化,杨荫榆也成了当地日军的心头大患。

▲日本军官剧照

1938年6月1日,两个鬼子兵来到杨荫榆家里,将她独自骗出家门走到吴门桥上。突然,其中一人从背后打了她一枪,另一人则将她踹入冰凉的河水之中,并恶毒的补了好几枪,杨荫榆就这样死在了日本人的手里。曾为杨荫榆扩建宅院的木工不忍这位英雄死无栖身之所,于是请人将她打捞上岸,并制作了一具薄皮棺材,既没刨光,也没上漆。

倘若鲁迅得知此事,不知道当作何感想?事实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人都不能以偏概全。看似无情的杨荫榆,骨子却是爱国的,行为上更是胜过无数人。那篇著名的散文出版时,杨荫榆也没有出来抗议过,或许她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辩解。现在新版高中教材已经去掉这篇文章,对杨荫榆而言,或许是还她一个迟来的公道吧。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