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人当年下令开枪,未来新中国各界领袖或将少一半

1919年4月,巴黎和会上就山东问题交涉失败的噩耗传到国内,各界人民十分愤慨,五四运动由此点燃。五月四日当天,学生在天安门游行示威,引爆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热潮。大总统徐世昌的态度十分关键,他如选择强硬,这场运动可能很快夭折。还好,他选择温和处理,这是为何?

4日下午,北京十几所大学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合,高呼“还我青岛”“外抗强权、内惩国贼”“拒绝签字”等口号示威游行。徐世昌得到报告后,立即下令:“赶快让他们解散回校,不过不要动武,要文明对待。”得知学生前往东交民巷,估计会到曹汝霖官邸示威,徐世昌立即派警察保护,还特别叮嘱:“勿要携带枪支、警棍,一定要文明对待。”得知火烧赵家楼,他没有责备学生,反而训斥警察总监吴炳湘“防范无方”。得知段祺瑞欲兴文字狱,大肆搜捕学生,他却接受建议,把学生全部释放回校,同时宣布复课。

五四运动(图注)

面对段祺瑞和其控制下的安福系国会要求镇压的咄咄逼人态势,根据学生侮辱曹汝霖、章宗祥的事实,他下令整顿学风。没想到,皖系军阀把责任归之于蔡元培校长,强迫其辞职,同时派出军警驱逐学生,威胁恫吓。被激怒的学生逐渐将斗争态势引向高潮,如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志愿逮捕等。

身居中立地位的徐世昌连下4道命令:一是命令警察维持秩序,取缔学潮;二是告诫学生安心学习,不要滋事;三是挽留蔡元培,以安学生之心;四是挽留陆宗舆,以安段祺瑞之心。19日,北京学生总罢课,多达25000名北京学生参加这一行动。随后,工人、农民也参加到行动,运动主体从学生扩展到工人和商人。

面对段祺瑞多次欲以武力相威胁,徐世昌以退为进,与总理钱能训主动申请辞职,反而赢得学生同情。在请愿浪潮和拒签运动已经发展为全国性冲击的重大形势下,徐世昌顺势命令撤销三名卖国贼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通知代表不要签字。至此,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总统徐世昌(图注)

徐世昌之所以如此温和,原因很多。

他从旧社会走出来,热爱和平、推行德政,是传统社会的理想政治。同时,徐世昌又是文人出身,饱读诗书,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致世情怀,与利欲熏心、胆大包天的旧军阀截然不同。最重要的是,徐世昌没有同意开枪镇压,一大批知名教授和学生领袖才得以保全。他们是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张国焘、罗家伦、傅斯年、许德珩……如果少了他们,未来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领域都将缺少一大批领袖级人物。

当年的几位“领袖”(图注)

参考书目:

1、 《民国秘史》,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

2、 《民国那些年》,团结出版社,2015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