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频频割地赔款,却为何下令出兵收复新疆?此人一句话揭露真相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无论是割地赔款还是海辖关税,几乎都赔过。这也是历史必然,毕竟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每个年代都有。清政府的腐败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因为割地,中国的东北部和西北部是割地最多的地方。虽然东部沿海也受到了侵略,但是当新疆伊犁被沙俄、英法盯上的时候,中国局势瞬间命悬一线。于是才有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但是此番劝说慈禧确实花费了不少功夫。其实后人们也纳闷,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屡战屡败,无论是割地赔款还是要海辖关税权,都一一妥协。唯独到了新疆这里,慈禧频频割地赔款,却为何下令出兵收复新疆?当然无论什么,国人都需要感谢左宗棠。

可以想象到在那个腐败的清政府里,根本没有几个有远见的大臣,而且还一直以慈禧马首是瞻。但是中国局势很复杂,而且是腹背受敌,东南沿海一直受到侵略和挑衅,需要加强海防,新疆在此时也命悬一线。但是清政府的能力有限,只能全力以赴的救一边,一般人都会选择舍新疆而救中国东南沿海。因为新疆又远又偏僻,而且阿古柏政权在沙俄支持下,实力雄厚,清政府不一定能打得过。何不舍远救近呢?以李鸿章为首的“海派”据理力争。但是左宗棠意识到了新疆伊犁的重要性,他一句话揭露真相,“重新疆可以保蒙古,保蒙古可保京师”。简言之,如果放任新疆自生自灭,中国的蒙古就会不保,要是失去了蒙古,京师自然就会被攻破,那么就会亡国。比起东南沿海,北方虽然不如东南富裕,却是全国政治中心,不得不仔细考虑。而新疆的伊犁是西北大门,更是重中之重。

或许是左宗棠的话十分有道理吧,慈禧太后同意了收复新疆,而且采取左宗棠的建议,不能拆东墙补西墙,边防和海防需要双管齐下。这件事虽然商量出了最佳方案,但是多多少少得罪了李鸿章,在有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左宗棠不会畏惧李鸿章,自然也不会后悔。虽然慈禧这关过了,但是最棘手的还是如何与沙俄、英法、阿古柏周旋。左宗棠毫不畏惧,六十岁的他抬着棺材来到了新疆,意思也很明显了:“誓死收复新疆”!当然外国列强不是吃素的,人家本来就占据上风,又怎么会轻易地做让步。左宗棠率领清军兵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终于打败阿古柏。之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周旋谈判,最终与俄国达成一致,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成功收复伊犁。

笔者认为,如果当时左宗棠没有站出来据理力争,后果不堪设想,左公是清政府离不开的肱股之臣,也是集英勇、智慧、忠心于一身的英才。当然那时候李鸿章权倾朝野,深受慈禧信赖。可能在拍马屁上李鸿章确实高左宗棠一筹,但是论远见,还是左公更加深明大义,也更富战略眼光,应当名垂青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