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为防止皇亲国戚叛乱,制定两条截然相反的制度,利弊明显

历朝历代,皇帝最怕的有三样,一是武将叛乱,二是外戚篡权,三是兄弟不老实,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付武将、外戚和兄弟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宋朝为了防止重蹈五代十国时期的悲剧,就立下了重文抑武的规矩,赵匡胤认为文官再贪也比不上武将造反的危害大,结果导致大宋王朝武备力量奇弱,动不动就被契丹人按在地下揍一顿,揍完还得给人家精神损失费。对付外戚篡权和兄弟叛乱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皇家子弟只能安享富贵,再无实权。

再比如明朝朱元璋虽然重新实行分封制,但是却规定皇子们不奉诏不能进京,除非朝中出现奸臣,否则带兵进京视同造反,自己进京旅游也会遭到严厉的惩处,然而清朝的制度恰恰与明朝的制度相反,为了防止这些王爷们叛乱,规定王爷闲着没事不许出京,那么这两种制度到底哪一种制度比较好呢?实际上二者都有利有弊。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明朝的分封制度,朱元璋当时想的非常好,将自己的26个儿子分封在全国各地,给予他们兵权和封地,如果地方发生叛乱,这些藩王们可以第一时间镇压,能够有效的巩固大明江山,而且以后如果藩王发生叛乱,即使成功也终究是朱家子孙,总比自家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要好的多,所以朱元璋考虑实行分封制并不是不了解历史,而是有自己充分的考虑,当然如果朝中出了奸臣,地方的藩王还可以发兵讨伐,保证朝廷的风清气正。

但是明朝分封制的缺陷也非常明显,最大的缺陷就是藩王叛乱会造成内部统治的分崩离析,很可能会造成割据势力,导致天下大乱,重新回到战国的局面,这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不仅要处理朝政,而且还要时刻提防着这些手握实权的王爷们,当年朱允炆还未即位的时候,就曾经向朱元璋提出过这个问题:如果以后自己的叔叔们造反怎么办,朱元璋其实也没想出办法,含糊其辞的就过去了,后来果然发生了靖难之变,燕王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取而代之,在皇室内部上演了一幕祸起萧墙的悲剧。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不许王爷出京的制度到底合不合理呢?其实清朝统治者充分吸取了前代的教训,对王爷们的权力也进行了非常好的限制,只给他们田园土地,而不给他们兵权,只给他们一些虚职,不给他们实权,除了一些出类拔萃,得到朝廷重用的王爷除外,其他皇室贵族基本上处于闲散的状态,每天提笼架鸟、吃吃喝喝,非常快活。这种制度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防止了王爷造反,统治者心无旁骛的处理好国家大事就可以了,充分保证了君主集权。

但是这种制度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皇亲贵族们在京城闲着没事就想玩玩政治,自然而然就会掺和朝政,导致朝局更加复杂,互相勾心斗角现象严重,比如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再比如清朝末年的辛酉政变,包括清朝灭亡大多都和这些皇亲贵族掺和政治有关,九子夺嫡使康熙皇帝差点重蹈当年齐桓公的覆辙,而辛酉政变则使清朝的权力落到了一个女人的手中,从此爱新觉罗氏彻底被叶赫那拉氏压制,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