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谋不输郭嘉品德堪比荀彧 这个功臣被《三国演义》恶搞又被曹操恶整

“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这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听到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之后通过鲁肃给周瑜贺喜的原话。但是要按照正史来看,一听说毛玠统领曹操水军,诸葛亮应该先是惊讶,然后产生深深的忧虑:于禁是个旱鸭子不可怕,毛玠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曹操之所以有今天,完全得力于毛玠当年的谋划!

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这个毛玠,品德堪比荀彧,智谋不输郭嘉,这位曹营功臣却被《三国演义》黑得挺惨,而且黑得简直是恶搞,在现实中又被曹操恶整,整得更惨。

首先我们来看看毛玠在《三国演义》中是如何被黑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实际是毛玠和于禁“借”出去的:“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杯弓蛇影,一吓就麻爪儿,果然是一个书呆子兼窝囊废。

庞统来献连环计,毛玠乖乖地把战船用铁索连了起来,还美滋滋地向曹操汇报:“请丞相调遣,克日进兵。”最后被周瑜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而这时候毛玠居然变身为武将:“毛玠救得文聘,引十数骑到”——文聘被黄盖军一箭射中左臂,而毛玠居然能救出在襄阳城外打跑魏延的大将文聘。

当然,演义毕竟是演义,当不得真,诸葛亮自然不曾“草船借箭”,毛玠这个曹操的丞相府“人事部长(东曹掾)”也不可能去领导于禁这个“虎威将军(建安十一年受封,后为左将军,假节钺)”,曹操脑袋也没进水,根本不会让一个管人事的文官去当水军一把手。蔡瑁更是曹操的老朋友(《襄阳耆旧记》:蔡瑁,字德珪,少为曹操所亲),而曹操占据荆州后还去蔡瑁家串门:“蔡瑁家在蔡洲上,其屋宇甚华丽,四墙皆以青石结角。家中婢妾数百人,别业四五十处。” 蔡瑁在曹操那里先后当了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还被封为为汉阳亭侯(忽然想起汉寿亭侯)。这里顺便说一句,蔡瑁还是诸葛亮的舅丈人(黄月英的亲舅舅)。

放下赤壁之战咱们不说,因为那场战斗究竟规模多大、战船是刘备还是周瑜烧的,或者是“曹公烧船自退”,史料中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毛玠的建议,曹操就拿不到汉献帝这张王牌,也就没有后来的诸葛亮所忌惮的“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了。

曹操之所以下定决心去迎奉汉献帝刘协,那是听了毛玠的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毛玠这一言为曹操称霸中原奠定了基调,要是没有这句话,什么荀彧的“四胜论”、郭嘉的“十胜论”都是空中楼阁。所以要论智谋决策对曹魏阵营的贡献,毛玠是要远胜郭嘉的(国家虽然不弱,但也没那么神,所以才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和“卧龙一出郭嘉吓死”两种都比较搞笑的说法)。

毛玠在给曹操规划战略蓝图的时候,是汉献帝初平二年,当时曹操只有兖州一块根据地,毛玠是他的治中从事(主管一州之选署及众事),也就是同一年,二十九岁的荀彧弃袁绍来投曹操,被任命为别部司马。至于郭嘉,那是荀彧在戏志才死后推荐过来的,到死都是一个军师祭酒,他当这个职务,是要经过毛玠点头的。

在曹魏阵营,荀彧的人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毛玠的人品也堪比荀彧。毛玠是要让曹操“奉天子”,当一个忠心耿耿的大汉中兴名臣,学习的榜样是霍光伊尹,至于曹操把“奉天子”变成了“挟天子”,一心想做周文王,那是后来的事情了。而这一切并不影响毛玠人品高尚。史料记载毛玠“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而曹操也感叹:“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这时候曹操已经把自己比作汉高祖了,而周昌就是敢当面说刘邦是桀纣而备受刘邦尊敬的御史大夫(力保孝惠帝太子之位,吕后感激跪拜)。

但是毛玠后来被曹操整得挺惨,因为曹操后来想起“奉天子”这个“紧箍咒”就头痛,总是自比汉高祖(称荀彧为张良、张郃为韩信)的曹操看着皇位近在咫尺就是不敢坐上去,“全怪”毛玠给自己定下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自己要是不“奉天子”,就变成了人人得而诛之而自己也没少诛的“不臣”。

于是曹操在212年逼死荀彧、216年赐死崔琰之后,就要对毛玠动刀子了。曹操把毛玠关进了大狱,罪名是“替崔琰打抱不平”,还派了大书法家钟繇(当时是大理,也就是廷尉)去审讯,结果毛玠一概否认指控:“你说我不平有不平之言,那么请拿出时间地点和证人证言来(臣不言此,无有时、人。说臣此言,必有徵要)!”

其实曹操才不管毛玠有没有悖逆之言,他就是想整治一下毛玠,于是最后把毛玠免官撵回了老家。而曹操恶整毛玠,其实出发点跟打压荀彧是一样的:你们反对我“代汉自立”,自然没好果子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