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北京的“市政府”就在这条胡同里,曾用作日军陆军司令部

"北京胡同里藏着很多“宝贝”,今天说说这个“宝贝”——顺天府衙,这是明清时代北京这地盘上的府衙,用今天的话说就相当于市政府了。听起来这么高大上的机构,其实不好找,在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它就是东公街。图为东公街即景,显得十分沧桑。

东公街北头连着分司厅胡同,进了东公街,就是拐来拐去的小巷子。这条街位于府衙的东侧所以得名。

走到巷子中部靠南的位置,才可看到有大院,被围墙围的严严实实,可见到里面有些年代较为久远的建筑。其实这里面就是顺天府衙的所在地了。元代开始建都大都,管理都城的署衙称大都路。起初大都路署衙无处办公,只在一座大庙里凑合着,这可能是史上最寒酸的市政府了。后来官方买了一个周姓人家的十九亩地,就在今天东公街位置建起了这座署衙。

我着急见到这处府衙的真容,赶紧绕着围墙找到了大门。发现原来这里面是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可惜我去的时候里面的建筑在施工,管的也严,保安不让进。

我只好在东城区有关网站查到了这个府衙的面貌。目前这是一座市级文保建筑。明、清两代顺天府衙所在地都是在此,能保存这个“市政府”遗址不容易。

今天东公街的生活小景。可曾想,历史上这里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比如在清朝乾隆年间,顺天府就统管大兴县、宛平县二京县以及其他22个州县,府内设有东、西、南、北四路厅分别管辖各路州县。顺天府署设有礼、吏、户、刑、兵、工六房,以对应中央六部。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市级政府,与中央各大部委保持辖接是一个道理。

老府衙,也就是今天的教育学院的南门。古代顺天府是首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所以府尹的职位特别显赫,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级。正三品衙门用铜印,惟顺天府用银印,位同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

大院内的建筑。据资料,中华民国时期,顺天府署曾改为北平市立小学、幼稚园、东北中山中学以及河北省路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北平,该地改为陆军司令部,成为审讯中国人的场所,周边房屋几乎全变为监狱。中国人的“市政府”,却被日本人改成监狱,这结局也太惨了。

今天的东公街,繁华不再,有的只是普遍百姓的小生活。

一些老人虽然没经历过府衙那段历史,但对胡同里的故事却能说个七七八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