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pick的荔枝,在唐代是怎么运到北方的?

2017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大地》载刘克定先生散文这么数典曰:

“杨贵妃当年吃的荔枝就是产自巴峡,新鲜荔枝摘下来,用棉絮包裹,装进竹篓,快马日夜兼程,送往长安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里“用棉絮包裹”鲜荔枝,似有臆说之嫌:唐朝还没种植棉花,何来棉絮啊?

△ 一骑红尘妃子笑

据史书载,北宋时期,“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

“棉花织业在南宋时扩大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棉质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元朝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从海南将黎族人民先进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很快,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的中心。江南一批小镇也因棉质织业而迅速发展起来。”

△ 棉质织业

据此可见,唐玄宗时期没有种植棉花,何有用棉絮包裹荔枝?

笔者认为,此处的“棉絮”是 “绵絮”之误吧!孟母断机杼,木兰当户织,刘兰芝十四学裁衣,皆不是棉纺织品。

“(苏秦)受相印,革车百乘,绵绣千纯……黄金万溢。”

——《战国策·秦策义》

“抱衾与绸,寔命不犹。”

——《诗经·召南·小星》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注:唐时的“绵”即丝绵。

——白居易《新制布裘》

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孟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布衾”“线”“衣”都不可理解成“棉被”“棉线”“棉衣”。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概而言之,唐代绝无可能用棉絮包裹鲜荔枝!

每个关键词都“有态度”↓↓↓

挑错误:

情报员:辜良仲

编辑员:朱馨羽

图片源: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