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书不要再纠结《兰亭序》了,从这件法帖开始更快把脉二王精髓

一直以来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式,学行书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开始,又必从王羲之《兰亭序》开始,是这是误区,作为初学行书,是不适宜从《兰亭序》开始,应该从《集王圣教序》开始,下面我们来说说具体原因。

原中书协副秘书长、当代二王书风代表人物张旭光先生在他的著作《行书八讲》中详细叙述了行书的学习方法。

王羲之一、学习行书为什么从晋人王羲之入手

书风在东晋时期实现了第一次文人化过程,任何事物一旦文人化了就上升到一个至高境界。因此行书在东晋时期达到了历史高峰。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是晋人代表,被历代奉为书圣,奉为学习典范和楷模。首先唐太宗、宋仁宗、宋高宗、康熙、乾隆等历代帝王对王羲之极其推崇,决定了东晋以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形成了以王羲之为正宗的主流状态;其次历代书法家也奉王羲之为楷模;再就是历代行草书大家皆出自王羲之。《兰亭序》不适合初心

《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但不适合初学。原因在于:公元353年王羲之等41人在山阴兰亭雅集。一是饮酒;二是感叹相聚,感叹生命。在酒与情感陶醉状态下,心不在字而成文,书写了行书《兰亭序》。他本人从陶醉状态中醒来后,再书而不得。一个最伟大的书法天才,离开当时的情景状态,自己都写不出来,而让初学者、后学者一上来自其入完全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认识论原则和规律,是学不好的。现存《兰亭序》是唐代临摹的作品,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是对临,不准确。最著名的神龙本是冯承素摹本,是先双钩后填墨,完全没有自由书写的笔触和笔墨速度,因而最没有神采;历代写《兰亭序》的不少,但出成绩者甚少。自《圣教序》入手有何优势?

《圣教序》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行书》,即怀仁选王羲之行书而集成,故字字优秀规范,是经典中的经典。因是集字排列而理性,各个独立,便于初学;因刻石,线条速度变慢,书写比较从容,易于初学;因刻石而增加了苍茫感、力量感和趣味;因刻石而泯灭微观萦带及杂毫,笔法更宏观,便于把字写大,使于进入创作。《行书八讲》

张旭光先生《行书八讲》以王羲之《圣教序》为例循循序渐进讲课行书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行书的最佳教材,本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行书八讲》提出的“行书学习之路”,是作者学习、研究、实践王羲之行书30多年的心血和经验的总结,很实用;

二、该书对王羲之行书笔法之“方与圆”的分析、应用,对结构之“形与势”的分析应用比较透彻,概括比较准,分类比较细。

三、《行书八讲》对行书的临摹给出了一个好的、能见成效的方法,即“分析比较法”,带领学书者分析起笔,分析“方与圆”,分析“形与势”,然后下笔。

四、这本书提出的“创作三段论”,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怎样从临摹转向创作的问题,为临摹日深者走向创作提供了参考,架起了桥梁,很有实用价值。

五、《行书八讲》既通俗、实用,又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如对“为何在东晋时期出现了行草书高峰,以后再也未超越”的解释,发前人所未发;如行书结构的“闭合性规律”,对于把握行书结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张旭光行书以《圣教序》为蓝本进行书法行书教学

这部作品汇聚了张旭光先生几十年的心血、经验和才情,再加上作者本身行草书创作水平高,长期担任国家级大展的评委,是中青年书家中的领军人物,为当代书坛所公认。因此,他的体会和经验管用、可信,值得重视和推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