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和尚石涛

石涛原名朱若极,是明皇室后裔

却在年幼时,国破家亡,三岁便削发为僧

一生坎坷,随着命运不停地在流转

他的绘画风格亦随之变幻

石涛十余岁时,绘画天赋渐露

因缘际会,结识了素有“黄山巨子”之雅称的梅清

身居宣城十五年间,两人颇为投缘,结为画坛知音

石涛早期的作品受梅清的影响极大

《黄山八胜图册》中的很多画法吸收了梅的柔和

但他个性中的恣意通过多变的绘画风格也暴露无遗

《黄山八胜图册》之一

康熙十九年,石涛迁至南京,后又前往扬州

这段时间,他的生活极为艰难

却创作了万点恶墨图(即恶墨、丑墨、邋遢墨…)

恣意的个性,甚至是狂妄

都通过“点”之墨法,猛烈地爆发出来

这是他艺术创作新的高峰期

康熙两次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两次接驾

怀抱着一颗恭维心,献诗献画,自称“臣僧”

并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

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

北京之行是石涛人生的转折点

于是他吟出了如此凄楚哀婉的诗章:

“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小乘。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于冰。”

虽终未得仕,却也接触到许多五代与北宋时期山水名作

此时他的思想、生活发生变化,画风逐渐由浓转淡

迎来了他艺术生涯中的创作峰巅期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功名的幻灭,几经人间辛酸与冷遇

也令石涛幡然醒悟,最后回到扬州

痛定思痛后,石涛蓄发改道

开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

并撰写成《画语录》,被后人奉为经典著作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早年的石涛面临着家庭的不幸

削发为僧,遁入空门

从此登山临水,云游四方

漂泊或居留于异乡客地,足迹达半个中国

自然景观的长期熏陶,与身世不定的感念

从各方面都影响着他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石涛 松荫研读图

世界上的事物瞬息万变

薄薄的云雾可以遮掩住巍巍高山

地位显赫的王孙公子转眼间就成了苦行僧

千古不变的祖宗成法是没有的

山高和海深,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但在石涛看来,“山即海也,海即山也”

这就是石涛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也是他的身世,和佛、道的融合之果

石涛 松山茅屋

石涛给自己取过一些古怪的别号

如苦瓜和尚,瞎尊者

苦瓜何解?

石涛双目明亮,又何以称瞎尊者?

苦瓜者,皮青,瓤朱红

寓意身在满清,心记朱明

瞎尊者,失明也,寓意为失去明朝

失明之人,岂有不想复明之理

石涛 洞庭放棹

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

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

因此石涛是在清高自许

与不甘沉寂的矛盾中渡过了一生

好在他聪明绝顶

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和隐痛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

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千变万化,充满了吸引力

而最被后人所推崇的

是他画中那种奇险兼秀润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和笔墨中包含的那种淡淡的苦瓜的味道

石涛

清初画家

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

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

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

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

工书法,能诗文

名言有“一画论”

“搜尽奇峰打草稿”

“笔墨当随时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