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胜利路这座未拆的老房子,竟然是明代探花吴山的旧居!

原标题:高安胜利路这座未拆的老房子,竟然是明代探花吴山的旧居!

这就是明代高安探花吴山的旧居

作者:谢华平

高安人见惯了的胜利路老街

高安老城区胜利路的拆迁进展神速,没几天的功夫,从北向南,那些高安人不知看了多少遍的“人民餐厅”、“高安照相馆”、“高安电影院”、“筠阳镇医院”、“锦江菜市场”、“宜拖”、“农修厂”、“缫丝厂”等老建筑一下就没影了。街道两旁密集塞眼的矮房旧屋也变得七零八落。大部分高楼矮屋被拆后,周边眼界一下变得空旷起来。

胜利路的危旧房被拆除后,这一带显得视野开阔

但是,在关下社区办公楼后的西北侧,第三小学东门口的东南侧,却有一栋两三进的明清式老房子还突兀在空旷处,看起来是有意使其留存的。笔者好奇的打听了一下才得知,原来这真是有意要留存的老房子,因为这栋老房子不是一般的老房子,是住过高安明代探花吴山的老房子!

周边民房拆除后,吴山故居才突兀而现

笔者对高安历史有那么点兴趣,以前在故纸堆里检阅爬梳,零零星星的了解了一些吴山的旧事,知道500年前的吴山曾经在高安城南的礼义坊生活过。史料说他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出生,父亲给其取名“吴山”,字“曰静”。后来他自号“筠泉”。今天高安南街的“筠泉路”即以吴山之号而名,以示纪念。笔者也曾有过探访吴山故居的念头,但主观想象,500年过去了,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天灾人祸,如今哪里还能找到它的遗迹呢?加之城南房屋密集,街区脱古,人员生疏,也就懒得去实地探访。

胜利路没拆之前,吴山故居就隐藏在这片房子后

不知道吴山故居在哪里,但吴山的故事倒是略知一二。据古史记载,吴山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中进士,中进士之前,曾留下一段传奇:今天的高安大观楼下,浮桥头的东侧有一高耸平台,这个平台在古代称为“状元台”,是专门为进京赶考的举人饯行而设的。以前进京赶考,因为没有汽车火车飞机之类的交通工具,步行骑马也不方便,只有坐船才显轻松快捷。所以那时候的考生大多是在大观楼下乘船走水路的。

高大厚实的老城墙上就是当年府衙为吴山进京赶考饯行的状元台

这一年,吴山到了进京赶考的日子,瑞州府太守朱鸿渐照例要在状元台摆酒为他饯行。与他同行的还有今建山镇龙城人敖铣等人。状元台上,高高矗立着一根旗杆,上挂一面绣着斗大“魁”字的大旗。酒饭吃罢,当吴山、敖铣等人上船后,鞭炮响起,锦江之中顿时惊起数条巨鲤,其中有一条竟然跃入船中。人们说这是“鲤鱼跳龙门”之兆,他们当中肯定会有人高中。数月之后,京城果然传来喜讯:吴山高中榜首,名列一甲第三;敖铣喜居次等,位列二甲第三。

状元台上原有一杆很大的“魁字旗”,如今没人说谁也不知这是状元台

吴山金榜题名后立授翰林院编修。这“翰林院编修”听起来好像只是个专司抄抄写写,不大起眼的小职位,但实际上却是皇帝身边的重要秘书。在古代,没有两把刷子的人是进不了翰林院的。明代就规定,“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而且进士还得是前三名,古称“状元”、“榜眼”、“探花”。这吴山就是“探花”,所以二话没说,吴山被请进了翰林院,级别一下就是正七品,虽然是“七品芝麻官”,但也是县令级。

古代为吴山建立的牌坊很多,如今仅剩这一座,还是近年仿建的

要说翰林院非同一般,也却是非同一般。因为离皇帝近,晋升的机会也就大。这不,吴山最终步步高升,历任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差不多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了。吴山这一高升,他的家人一下荣封上下四代,他的家乡也品味大增。在他的生前死后,朝廷敕许、地方力助,为他到处树碑立坊,如在他家门口就竖有“四世一品”、“五代重封”、“探花”三座牌坊。他住的小区也曾被称为“状元坊”。

矗立在北街浮桥头的青宫太保坊

此外,在县学的大门口还为吴山、敖铣、蓝璧立了“科甲齐名”、“金华接武”两座牌坊。又在府前街为吴山、敖铣、蓝璧立了“群英”和“翰林三杰”两座牌坊。在府治谯楼(今大观楼)前再为吴山立了“青宫太保坊”。不仅为其大举立坊,还允其在自家住宅的门里门外悬挂“少保第”匾额。

吴山故居后墙,据说当年有根房柱没有落地

说到少保第,这里又有一段传说。据说在修建少保第时,其后堂因为地基不大方正,缺少一角,这就使得后堂梁柱得立在别人家的地盘上。按理说,吴山这样一位在京城身居高位的人,到了地方上人们还不都得低三下四,笑脸相迎。别说建房占你一根柱脚的位置,就是要你全家挪位搬迁也未尝不可。可这位邻居是个领土意识非常强的人,他偏不管什么高官要员,自己的土地就是寸步不让。而吴山也是个与众不同的高官,他并不盛气凌人,也宽宏大量:不让就不让,就让屋柱悬着吧。当然,此时的少保第还是座普通住宅,“少保第”之牌,是在吴山去世、皇上敕赠“少保”之衔后才挂上去的。

吴山故居坐北朝南,典型的明清样式,但这不是原物

据古史记载,吴山的确是个正直清廉的好官。在京城,身居太师之位的江西老乡严嵩,以同乡的名义想与吴山联姻,要吴山将16岁的女儿吴怿贞许配给他做孙媳妇,以便在朝廷编织一张谋私的关系网,但吴山不为所动,硬将女儿另许在京的高安人傅应东。不料还未成婚傅应东就暴病而亡,刚烈性子的吴怿贞便立志守寡终身,说生为傅家人,死为傅家鬼,不仅扶棺南归回到高安,还在婆家侍养失去独子的婆婆三十年。为此朝廷赐予“天付完节”题匾加以旌表。而严嵩则幸灾乐祸,还力阻吴山进内阁。

旧城改造中得以保护的吴山故居

吴山教子甚严。一次长子衣着华丽的去赶考,吴山见了当即斥责道:“考试是检查你的学问,又不是品评你的衣着!”硬是逼着儿子换了普通衣帽。他的次子好骑马游乐,不务正业,吴山十分气恼。正值嘉靖期间朝廷例行谭恩封荫,吴山自动奏请:“臣次子不才,不可以荫,愿移封一代。”为此父子决裂,即使是春节、寿诞这样的大日子,吴山也没有与次子见过面。

用吴山自号命名的筠泉路

吴山还情系家乡,造福桑梓。他身在京城,却惦念着家乡城建。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高安爆发华林山农民起义,高安城池遭到损毁。次年郡守邝璠重点修复北城,南城一时被搁置。到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国家内忧外患加剧,朝廷急令天下加固城防,吴山闻讯便寄书捐金到高安,希望郡守韩子允负责修复南城,以造福桑梓。于是,一座周长一千六百七十丈、高一丈三尺、厚七尺、内培高与城齐的厚土,外围深达七尺宽达九尺的濠沟的土城墙从此巍然屹立在锦江南岸。

吴山捐资兴建的老城墙遗迹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吴山因直言相谏,触怒了明世宗而遭罢官,吴山含恨回到高安。六年后明穆宗即位,穆宗爱其才,起用为南京礼部尚书,但吴山心灰意冷,坚辞不就,隐居故里。不幸的是,也就是在穆宗即位,正想起用吴山的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64岁的吴山竟然与世长辞。朝廷闻讯,敕赠“少保”谥“文端”。其墓敕葬高安三十都浮楼寺(今华林山富楼村)。

华林山富楼村浮楼寺遗址,史载吴山与夫人黄氏合葬墓在此

如今的高安老城,有关吴山的印记好像还有四处,一是大观楼下复建的“青宫太保坊”,二是南街与中山路、锦江外滩并行的“筠泉路”,三是胜利路南端城门外关下村西侧残留的土城墙,四就是现三小东门前的这栋幸免拆迁的吴山旧居。不过,这栋旧居肯定不是明代原迹,因为时跨500来年,战乱频仍,灾害不断,即使铁打的建筑也会变样。但这块地盘始终未动倒是真的。是他的后辈坚持在这里生息繁衍,不断修葺重塑着这座少保第的内容与外貌。据说,这栋老房已被列入高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难怪它会在周边所有高楼矮屋轰然倒塌中完好无损。对于高安历史爱好者来说,在拆旧建新中,尽量保住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老建筑是件难得的好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