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施行沿海迁界 使濒海变成无人区 其真实用意到底是什么

本文配图来源:花瓣网

所谓的“沿海迁界”,指的是康熙年间强迫沿海居民搬迁到距离大海三十里、甚至更远的的地方,把濒海之地变成了无人区,以此断绝据守海岛之郑氏集团的给养来源。

清廷下令在濒海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乃至二三百里不等的地方设立界碑,甚至建立了围墙,强迫居民迁徙,不愿动迁的滞留者、越界者——杀无赦!

《南明史》记载:康熙元年(1662年),广东迁徙沿海居民过程中“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

“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迁海令下达之后,官军烧毁了房屋,富人抛弃了财产,穷人背着锅碗瓢盆,所有百姓不得不携妻带子迁徙。

名曰迁徙,实则如同逃难,迁徙到规定的地点,剩下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大部分人或因被杀,或因疾病,或因饥饿死于途中。

打着“无资寇用”的旗号,将渔民赖以求生的房屋、舟船、官方的战舰全部焚毁。除此之外,连草木也未能躲过这场大劫难。

——“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以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至是一望荒芜矣。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

曾经沃野千里的沿海,此刻哀鸿遍野,满目凄凉。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感叹:“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海上见闻录》称:“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

有人说当时康熙帝年纪还小,责任不在于他,但是这条禁令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康熙帝差不多到了而立之年,这种祸国殃民的责任还会赖在谁的头上呢?

福建总督姚启圣给康熙帝的奏折上说:“福建海贼猖獗而议迁界,又因贼势蔓延,止迁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贼,故并迁及广东、浙江、江南、山东、北直五省之界,是迁五省之界者,其祸实始于福建之郑贼也。”

他竟把责任推卸到已经死亡多年的郑成功头上,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